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科學時代的進步不僅讓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同時也讓社會上各行各業的發展有了新的空間和挑戰,在這種背景下,媒體行業工作者遇到了新的要求與機遇,為了能夠適應媒體融合的大潮流,新聞記者必須針對新媒體的當前發展形態提高自己的基本素養和專業技能,以求在變化的社會中可持續發展。本文就當前新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首先針對新媒體對記者素養的要求進行分析,其次對新聞媒體記者應該具備的素養以及提高素養的方法展開探究。
關鍵詞:媒體;新聞;記者;素養
一、新媒體對新聞記者素養的要求
(一)基本文化素養
成為優秀的新聞記者首先要具備最基本的文化素養,掌握基礎新聞媒體行業的知識以及發展動態是記者必備技能。受到世界經濟、貿易、文化等各個領域全球化的影響,電子、移動設備等讓新聞媒體逐漸大頻次活躍于社會以及人們的視線中,無論是在行業發展還是新聞媒體教育專業,都要求記者掌握基本文化素養,這是促進新聞媒體行業以及教育事業進步的基礎。
(二)應用技術能力
新聞實際上是人們通過報紙、廣播、互聯網等向人們傳播的信息,人們往往得到的是最終傳播的內容,而傳播的過程實際上是通過多種技術手段實現的,其中包含簡單的、基礎的、復雜的以及更高深層次的技術。科學時代的到來讓人們享受更多生活的便利,讓新聞媒體行業的發展得到了大的跨越,同樣也要求從事新聞媒體行業的工作人員以及記者具備應用技術的實踐能力。因為當前社會中,科學技術手段對實現媒體繁榮興盛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三)法律和思想政治觀念
作為新聞的傳播者,記者必須要有一定的法律意識和良好端正的思想政治觀念,因為新聞是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從根本上體現的是我們這個社會、時代、民族、國家的整體形象和態度,如果新聞記者沒有樹立法律和思想政治觀念,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社會秩序,不僅會對新聞媒體行業造成不良影響,使其公信力受到破壞,還會誤導人們對事實的判斷,不利于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而我國作為一個法治國家,對于一些忽視法律法規、違反社會制度的行為必然嚴懲不貸。所以新媒體要求記者有法律和思想政治觀念。
(四)心理素質和職業道德
由于新媒體融合發展,記者報道新聞的對象和層面也逐漸廣泛,很多新聞記者在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棘手的問題和突發狀況,需要記者在第一時間做出最佳反映,尤其是處于條件較差、情況危急的環境,甚至缺少一些必要設備的時候,記者也必須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對新聞進行準確的報道和傳遞。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職業道德,無論在什么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夠保持一顆平常心,敢于承受辛苦,并且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用認真的態度對待每一次工作。
二、新聞記者具備專業素養的必要性
在新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記者具備專業素養尤為重要。本文針對新媒體對新聞記者應該具備的素養的要求,將新聞記者應具備這些素養的必要性進行討論,具體如下:
首先,無論對于社會上哪個行業而言,工作者都必須要熟練掌握所從事工作的基本內容,這是工作者對業務完成能力的最低判斷標準。那么對于媒體行業而言,記者也必須要掌握基本文化素養。作為新聞內容的報道者、傳播者,一定要扎實地掌握基本功。否則新聞在被報道的過程中,容易因為記者的失誤、差錯而導致內容失真,對人物、事件、社會等對象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其次,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新聞傳播的途徑和媒介也多種多樣,電子信息產品和移動設備再也不是稀有物品,報紙等傳統的新聞傳播媒介相對互聯網而言,已經逐漸淡化。在現如今的新聞媒體工作中,作為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不僅僅要掌握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能力,同時要精通、熟練地運用技術手段。比如,在某知名新聞網站中,記者獨自一人扮演流浪者在救助站隱蔽拍攝救助站工作人員的惡劣態度和殘暴行為,在艱難中完成了拍攝。這不僅僅要求記者有隨機應變的能力,而且要求記者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同時要掌握針孔拍攝技巧。正是因為記者具備這些素養,才能夠準確地將新聞事實呈現出來。
此外,記者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也是非常必要的。新聞分為多個種類,涉及的范圍也十分廣,其中不乏需要記者冒著風險報道的新聞內容。比如,中國駐外戰地記者鄭一晗懷著無畏的精神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新聞行業,2017年12月22日在敘利亞戰爭的廢墟中探訪;2018年5月21日,大馬士革南部哈杰爾艾斯沃德鎮,鄭一晗在打擊“伊斯蘭國”前線進行中文直播。對于戰地新聞記者而言,每一次報道和訪問都是接近死神的工作,但是正是因為他們有堅定的信念和職業道德,讓人們了解到更接近事實的新聞。
三、提高新聞記者素養的方法策略
新媒體技術的更新代表著傳媒行業的發展與繁榮,隨之新聞媒體行業對新聞記者的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具備基礎的、專業的新聞媒體文化、技術等方面的素養,同時也需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為了能夠有效提高新聞記者的素養,首先要全面發展全能、優秀的新聞記者,一方面是社會上對已從事工作的記者進行人才培養,另一方面是新聞教育專業中高校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和教學。通過對記者的培訓和對新聞專業學生的教育,增加新聞媒體行業具備良好素養的專業型記者人才;其次,新聞行業建立完善的監督、獎懲機制,嚴格審核記者對新聞的采編、報道能力,杜絕一切虛假、錯誤、有償新聞;第三,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上各行各業紛紛走“商業化”道路,其中不乏有一些新聞公司,為了片面追求人們的關注度,瘋狂對娛樂性新聞放肆報道、猜測,將沒有事實根據的內容加工成所謂的“熱點”,這實際上破壞了新聞的真實性。為了能夠還原事實真相,必須讓新聞記者秉承真實的原則、尊重事實真相,一切獲取新聞的途徑必須合法正規。
綜上所述,記者具備良好的素養是新聞媒體行業發展的關鍵,在當今多媒體共同發展的趨勢下,培養全面發展的全能型記者,不僅能夠將最真實有效的新聞傳達給群眾,而且有利于新聞事業在我國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劉青.新聞記者素質談[J].文學界(理論版),2010(05).
[2]蔡笛.提高新聞記者素質略談[J].新聞世界,2010(03).
[3]曹勇.媒體融合背景下對新聞記者素質的要求[J].新聞傳播,2017(02).
[4]趙向南.媒體融合背景下記者職業素養芻議[J].新媒體研究,2015(05).
推薦閱讀:《新聞出版交流》新聞出版工作刊物。報道新聞出版改革、新聞出版業務動態和新聞出版調研成果,溝通新聞出版信息,積累新聞出版方面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