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我國很多聲樂大師都在聲樂教學中注重語言的作用,舉例來講,已故大師沈湘先生要求聲樂表演者必須要在語言上多下功夫,先從語調、語氣、色彩以及韻味人手,最后才可以進入到歌唱環節。通過以上我們可以看出發聲、語言等表演都是聲樂表演的重要因素,發聲、語言都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礎上的。因此,發聲、語言的模仿性是聲樂表演藝術的重要特性之一。
一、聲樂表演藝術特性
(一)聲樂表演中的模仿性
模仿性是聲樂表演藝術的重要特性之一,所謂的模仿性主要指的是針對某一固定的對象,所開展的關于語言、音色、表情等方面的類似行為演示。模仿是每一個聲樂表演者在學習的初級階段必須要經歷的階段,模仿者通過對于先進表演經驗的學習以及演示,為自己的表演模式開辟道路,積累經驗,進而為自身在聲樂表演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在實際的聲樂表演教學中,關于模仿有著極為嚴格的規定,包括作品背景、聲樂品位以及音樂風格、語言表現等多個環節進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模仿。在先期模仿階段,模仿者需要從表現、吐字、聲音運用等多個方面進行開展,尤其是要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語言表現上。聲樂表演模仿中,模仿者必須要做到語言正確、悅耳動人、吐字清晰,這是模仿的最基本素質。
(二)聲樂表演中的特殊性與創造性
聲樂表演中的特殊性主要指的是表演者在實際的表演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表演個性特色,它不同于模仿性,是表演者自身所具備的特殊潛能以及特有風格。對于表演者在聲樂表演中的特殊性,是受到多種因素,例如音樂類型、腔體構造以及個性嗓音等因素的制約。另外,聲樂表演中的創造性,則是表演者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對于聲樂表演所進行的創造性表演與表達。聲樂表演不僅僅是一度創作的過程,而是經過一度創作出現二度、三度創作的過程,但是二度、三度創作同樣需要建立在一度創作的基礎之上,其實質就是一種對于原創作的創造性表達以及再現。因此,對于聲樂表演者來講,在一度創作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表達,這是聲樂表演的最終目的。聲樂表演者對于任何一個聲樂作品,都是一個由模仿性到創造性的過度過程,唯有創造性才是對于原創作品的超越,也是聲樂表演的最大訴求。在實際的聲樂表演中,聲樂表演者需要最大限度的發揮個人潛能,挖掘自己的表演風格,從而實現聲樂表演藝術的創造性發揮。
二、聲樂表演情感表現方式
(一)深刻體會音樂作品的情感意蘊
首先,深刻理解音樂作品。每一首音樂作品都是有著內涵情感以及內容的,只有對音樂作品有著較為深入的了解,包括詞義、曲情、時代背景等,才可以更加完美的用歌唱來表現,進而更加深入的了解作品的風格以及作曲家的創作個性。舉例來講,對于音樂作品中的歌詞,歌唱者必須要對于歌詞進行認真的分析與研究,甚至可以說是要做到逐字酌句的研究,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歌詞的內容,從而使得歌唱者更加有感而唱,達到以情動人的目的。再舉例來講,音樂作品的曲風,每一首音樂作品的曲風是不一樣的,曲風與作者的個性特征、生活態度以及生活經歷密切相關,只有對于音樂作品的曲風有著深入的體會,才可以更好的使得歌唱者表達出歌曲情感。其次,構建作品必須深入作品。音樂作品中的情感才是音樂作品的靈魂與生命,對于再創作來講,只有將再創作提高到超越原創的高度,才可以將音樂作品中的情感表現出來。演唱者對于歌曲愛的越深,歌唱過程中也就表現的越純真、越完美。
(二)充分表現表演主體的內心情感
表演主體要想充分發揮其內心情感,就必須要對于音樂作品有著較為深刻的認知,不僅僅要理解音樂作品,而且還要有對音樂作品的獨特理解,只有這樣才可以發揮出音樂作品二度創作的激情與活力。表演主體的內心情感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首先,表演主體的情感萌發。表演主體的情感萌發,是建立在表演主體對于創作者、創作年代以及創作背景理解基礎上的,通過熟悉作品的內涵,進而產生表演主體的情感萌發。其次,表演主體的情感融注。表演主體的情感融注,需要表演者根據自己生活的積累,特別是切身體驗,人生經歷、閱歷再加上自身的修養、文化底蘊等諸多方面,對音樂作品中所表達的表演者經歷的或未經歷的情感和意境加以想象、感受。最后,表演主體的情感表現。當表演者經過萌情、融情兩個階段達到達情這一心理階段的時候,表演者僅僅具有真實性即對原作的忠實是不夠的,還必須與表演者的創作個性相結合,實現真實性與創作性的統一,才能圓滿實現音樂表演的藝術使命。
總結:
綜上所述,聲樂表演藝術是復雜的創造性表現過程,在表演過程中,表演主體由模仿到創造,必須以自己的特殊性為基礎,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以深情、響亮而優美的聲音,深刻揭示和完美再現樂曲中的情感內涵,賦予作品鮮活的生命,以達到與接受者的情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