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在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要樹立能力為本位和素質為核心的教育觀念,不斷培養出高素質的和高技能的設計人才。要根據高職院校相關教育規定和要求,通過教材建設、才有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具有專業的理論知識,真正把教、學和做融為一體,把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統一起來。
在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要根據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有效提高學生對文字、符號和圖象等的認識理解能力。其次,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領悟能力以及鑒賞能力;再次,要不斷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思維習慣;最后,要鼓勵學生進行創新,通過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在學習過程不斷開拓進取。總之,藝術設計專業實踐和理論教學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其中,藝術設計理論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擴大知識面,不斷發現問題,為進行實踐教學提供必要的基礎;實踐教學就是要求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實際出現的問題,是進行理論教學的目標。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改變教學觀念,理論教學和能力培養同時并舉,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人才。
在實際過程中,藝術設計的理論課程教學任務很重,需要學習內容比較多,而在教學過程中比較多的采用滿堂灌的形式,教學過程過于刻板,比較乏味。從師資方面來看,一些教師掌握合理的知識結構,存在跨專業和學科的教學,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缺乏相應的專業教學資質,理論系統方面比較薄弱,相對降低了教學質量。從學生方面來說,學生素質層次水平不一樣,良莠不齊,給實際教學造成在一定困難。另外,實際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過于單一,使得對學生的評價形式不全面,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一些藝術設計課程理論測評學生成績大多采用閉卷形式,主要考察的是學生的記憶能力,不利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高,使得對理論學習流于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
為了有效改變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教學水品,豐富自身專業知識,及時了解藝術設計學術動態,對相關的市場信息進行分析和研究,構建藝術設計學專業特色的理論,朝著“雙師型”教師目標努力;教師要不斷總結經驗,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靈活的運用討論法、演示法、實習法等,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盡量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能動性,不斷進行創新。
在進行課程設計過程中,要優化課程教學結構,減掉與藝術學專業不相關的綜合性質的基礎課程,同時還要避免出現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交叉和重復情況,突出藝術設計的專業性,做到科學合理的搭配。比如在一年級時,設置普修課程要內容豐富,要保證學生對藝術設計專業知識和基本情況能夠很好的掌握;在二年級時,要根據學生的專業方向設置相匹配的課程,實現普修課程和必修課程能夠有機結合,同時教師要根據開設課程特點研究相關的參考文獻,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做到合理搭配,優化課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