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經過少兒舞蹈的學習,兒童獲得了基礎的舞蹈知識,鍛煉出身體的柔韌度、平衡力、協調力,使兒童的體質得到增強。經過少兒舞蹈的訓練,同時,兒童的注意力、模仿力、表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等學習能力也得到大大增強。并且,兒童的藝術潛能得到開發,形態以及氣質得到改善。因此,通過少兒舞蹈的學習,兒童的學習能力得到大大提高,使得兒童在其他課程知識的學習也變得輕松、容易。少兒舞蹈是由少兒表演或表現少兒生活的舞蹈。少兒舞蹈是對兒童進行德、智、體、美、勞綜合教育的重要手段。 少兒舞蹈培訓的特點是邊歌邊舞,形象直觀,易于被兒童理解和接受。少兒舞蹈對兒童的身體素質、情感、審美、注意力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明顯促進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少兒舞蹈,舞蹈教學,藝術教學論文
少兒舞蹈通過科學系統的訓練方法,培育孩子們良好的姿態以及高貴的氣質,增強孩子身體的協調能力,培育身體對節奏的敏感性,給孩子美和藝術的熏陶,開發他們的藝術潛能。同時,培養和增強兒童的注意力、模仿力、表演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等,提升兒童的學習效果,實現兒童學習成績的提高,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為孩子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3] 。
一、少兒舞蹈培訓的意義
(一)有利于塑造少兒形體
少兒正處于身體生長發育期,通過舞蹈培訓,一方面可以通過抬頭、挺胸、收腹等舞蹈訓練糾正駝背、端肩等問題,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壓腿、劈叉、下腰等舞蹈訓練,增加少兒身體的柔韌度,塑造優美的形體。
(二)有利于提高身體素質
由于舞蹈訓練在鍛煉身體的同時,需要消耗體能。體力的消耗不僅可以幫助營養的消化,而且可以增強食欲,提高少兒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另外,通過舞蹈訓練還可以增強少兒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進而提高少兒身體的綜合素質。
(三)有利于提高交際能力
由于少兒舞蹈培訓是由少兒群體組成,當進行雙人、三人、集體舞蹈等時候,少兒之間需要進行溝通和互動,在他們相互提醒和幫助的同時,提高了少兒的交際能力。
二、少兒舞蹈培訓的方法
(一)模仿法
模仿法是少兒舞蹈培訓中常見的方法,此方法是通過舞蹈老師先進行舞蹈演示,然后少兒根據對老師動作神態的觀察,進行仿照演練的方法。由于少兒具有較強的模仿心理和能力,當看見新奇的動作時,會產生模仿的欲望。此方法可以適應少兒的心理和行為習慣。應用此方法時,老師要注意把動作一定演示標準,使舞蹈具有完整性、連貫性、趣味性,讓少兒產生較高學習興趣。
(二)分解法
分解法是指將整個舞蹈動作根據難易程度和連貫程度,科學地分解成幾組動作單元,并且使每組動作的教學具有關聯性、獨立性、易學性的特點。關聯性是指每一組動作與上一組動作或下一組動作具有相關性和承接性,在進行單獨教學的時候,不能與整體進行相割離。獨立性是指每一組動作具有自己的特征,可以獨立進行教學和演示。易學性是指分解的每一組動作要保證容易教學和學習,易學性是建立在每一組動作的科學分解基礎上的。
(三)講解法
講解法是指在少兒舞蹈培訓過程中,利用語言對少兒舞蹈教學中的舞蹈動作進行講解,并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使少兒的舞蹈動作符合教學標準要求的方法。由于少兒的年齡特征和行為特點,節奏感不是很強,舞蹈動作經常不會與音樂節拍相一致,因此,講解法在教學中也是經常用到的方法。在利用講解法進行教學時要注意語言的易懂性,清晰性,并且講解的語言要簡潔,形象,切中要害,不能詞不達意,不然會降低教學效率,耽誤培訓進度。
(四)結合法
結合法是指在舞蹈與音樂的基礎上加入歌詞,通過舞蹈與唱歌的結合,達到學習舞蹈的目的的方法。由于歌詞具有敘事性、情節性和形象性,因此,當少兒進行舞蹈的同時進行唱歌可以幫助少兒記住各個舞蹈動作環節,并加深舞蹈動作的記憶,使舞蹈教學更具有效率。在歌詞的選擇上要盡量選擇動物類、寓言類、童話類的題材,不僅有助于少兒學習知識,而且有助于引起少兒的學習興趣。
(五)游戲法
游戲法是為了完成舞蹈教學目標,根據音樂的性質,設計故事情節或游戲規則,通過做游戲的方式學會舞蹈動作的方法。由于其他的教學方法,具有傳統的教學性質,大都相對死板,不容易完全引起少兒的學習興趣。但是游戲法寓教于樂,在玩耍的同時學會舞蹈內容。游戲法不僅可以調節學習氣氛,而且可以提高少兒學習舞蹈的興趣。采用游戲法一般都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把舞蹈動作與角色相結合,比如鴨媽媽帶鴨寶寶、兔媽媽帶兔寶寶等。
(六)比賽法
比賽法主要是通過組隊之間或個體之間的相互競爭,提高少兒學習舞蹈的積極性,培養少兒學習舞蹈的認真度、形象度和標準度。比賽的方法可以采用在幼兒園內部進行比賽,也可以才加由省委宣傳部、舞蹈家協會、文學藝術聯合會等部門組織的比賽。通過獨舞、雙人舞、三人舞、集體舞等舞蹈的比賽,不僅可以提高少兒學習舞蹈的熱情,而且可以通過獲獎提高少兒的榮譽感,另外,通過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優秀組織獎等還可以提高指導教師和幼兒園的知名度。
三、少兒舞蹈培訓過程中注意事項
(一)音樂的選擇
1、正面性。由于少兒正處于道德和思想培養的關鍵時期,此階段的道德和思想對將來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在選擇歌曲上一定要注意選擇積極向上宣揚正義的歌曲,比如《一分錢》《澎湖灣》《小貓咪咪》等。
2、鮮明性。由于少兒還處于成長期,其節奏感不是非常強烈,因此選擇音樂的時候要注意選擇節奏感鮮明的音樂,這樣不僅有助于少兒節奏感的培養,而且有助于提高舞蹈動作的記憶性。
3、趣味性。少兒舞蹈教學具有一定的學習目標,有一定的任務成分,而少兒大都是比較愛玩的。如何把教學任務和貪玩的習慣結合在一起是個重點問題。而音樂的趣味性,可以提高少兒對舞蹈的認知度和認可度。比如選擇《春風是個淘氣包》《月亮好圓月亮好亮》等。
4、形象性。由于少兒正是學習知識的初始階段,對語言文字等方面的認識,不如形象認識的快,因此,在音樂的選擇上要多選擇具有形象性的歌曲,比如《小毛驢》《小蜜蜂》《兩只老虎》等。
(二)動作的設計
1、簡單性。由于少兒正處于生長階段,其骨骼、肌肉等承受性有限,平衡力、控制力等方面較差。所以在動作設計的時候一定要進行簡單的設計,不能讓身體、四肢等方面伸展或扭曲過大,造成傷害。
2、易仿性。因為少兒正處以意識發展階段,對動作的辨識度和記憶性不是非常強,因此,舞蹈動作的設計要具有容易模仿的特征。防止由于舞蹈不容易模仿而降低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的現象出現。
3、生動性。
由于少兒比較天真活潑,比較愛玩,如果舞蹈動作的設計的比較死板,嚴肅,那么不僅提不起學習興趣,而且會耽誤教學進度。因此,舞蹈的設計要注意具有生動性,多采用歡樂、明快,趣味性的動作,以符合少兒好奇、活潑等性格特征。
4、隊形的設計
(1)規律性。由于少兒舞蹈的培訓參與人數比較眾多,并且由于少兒所處的年齡階段比較活潑、好動、貪玩,如果僅讓他們沒有規律的站隊,勢必使得隊形特別散亂,并且也不容易學習。因此隊形的設計要具有規律性,一方面可以采用圓形,按一定的順序,順時針或逆時針排隊。另一方面,可以進行橫向列隊或縱向列隊的形式排隊型。
(2)整齊性。按照一定的橫向或縱向排隊后,隊形的設計一定要整齊,這樣不僅可以使得舞蹈跳出來的整體效果更佳好看,而且有利于少兒隊員之間相互參照學習。另外,隊形設計的整齊性方便教師進行點名和記住每一位成員的名字,增強學員隊伍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空間性。隊形的設計要根據舞蹈的性質進行設計,并且要具有空間性,空間性一方面要求每位舞蹈學員都能夠看到老師的教學動作,并能夠進行模仿學習,另一方面要求每位舞蹈隊員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各自不能妨礙其他的人進行跳舞。
三、結語
少兒舞蹈對少兒的成長和發育具有重要作用。少兒舞蹈的培訓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少兒的節奏感和智商,而且可以增強形體和氣質美感。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教育形式的發展,勢必會有更多的好方法出現,本文的方法還有待于進一步補充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念嬌.如何激發少兒舞蹈學習能動力[J].藝海. 2010(08)
[2]賀電.小敘少兒舞蹈教學[J].黃河之聲. 2007(17)
[3]周金玉.幼兒舞蹈形體教學需注意的問題[J]. 大眾文藝(理論). 2009(17)
[4]許萍.淺議少兒舞蹈創編[J]. 大眾文藝(理論).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