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心絞痛的直接發病原因是心肌供血不足。而心肌供血不足主要源于冠心病。有時,其他類型的心臟病或失控的高血壓也能引起心絞痛。文章發表在《全科護理》上,是醫學職稱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老年,不穩定性心絞痛,治療
如果血管中脂肪不斷沉積,就會形成斑塊。斑塊若發生在冠狀動脈,就會導致其縮窄,進一步減少其對心肌的供血,就形成了冠心病。冠狀動脈內脂肪不斷沉積逐漸形成斑塊的過程稱為冠狀動脈硬化。一些斑塊比較堅硬而穩定,就會導致冠狀動脈本身的縮窄和硬化。另外一些斑塊比較柔軟,容易碎裂形成血液凝塊
目的:探討老年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的治療方法。方法:回顧性分析98例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的臨床資料,50例采用阿司匹林100 mg和氯吡格雷75 mg(雙抗)+抗凝進行治療,48例采用單純阿司匹林100 mg(單抗)+抗凝進行治療,分析并比較雙抗+抗凝組和單抗+抗凝組的療效。結果: 雙抗+抗凝組好轉45例(90%),惡化4例(8%)。
死亡1例(2%),半年復發率為5%。單抗+抗凝組好轉33例(68%),惡化14例(30%),死亡1例(2%),半年復發率為30%。結論:小劑量雙抗治療高齡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相對安全,可明顯改善其臨床癥狀及預后,雙抗治療療效優于單抗治療,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感染的患者同時要治療基礎疾病。
不穩定性心絞痛是介于勞累性穩定性心絞痛與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間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初發心絞痛、惡化勞力性心絞痛、靜息心絞痛伴心電圖缺血改變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絞痛,由于其具有獨特的病理生理機制及臨床預后,如果不能給予恰當及時的治療,患者可能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1]。我院對2005~2008年收治的98例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分別采用雙抗+抗凝及單抗+抗凝進行治療,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98例,男性67例,女性31例,年齡60~88歲,平均74歲,吸煙史45例(46.0%),腦卒中病史78例(80.0%),高血脂50例(51.2%),高血壓病78例(80.0%),糖尿病47例(48.0%),甲減3例(3.0%),感染23例(23.5%)。
納入標準:(1)穩定或初發心絞痛惡化,入院前48 h內有1次以上的心絞痛發作;(2)診斷或疑為非Q波心肌梗死,標準心肌同工酶≥正常上限的2倍,肌鈣蛋白定性(-);(3)發作時心電圖缺血性ST段下移>1 mm或者原倒置T波假性正?;?,符合1、3或2、3者入選。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98例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的臨床資料,50例采用阿司匹林100 mg和氯吡格雷75 mg(雙抗)+抗凝進行治療,48例采用單純阿司匹林100 mg(單抗)+抗凝進行治療,分析并比較雙抗+抗凝組和單抗+抗凝組的療效。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雙抗+抗凝組好轉45例(90%),惡化4例(8%),死亡1例(2%),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保持血壓、血糖達標的基礎上,治療后心功能明顯改善,隨診半年復發率為5%。單抗+抗凝組好轉33例(68%),惡化14例(30%),死亡1例(2%),半年復發率為30%。
3 討論
不穩定性心絞痛是介于穩定性心絞痛(S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間的一種不穩定的心肌缺血綜合征,可逆轉為SA,也可能迅速進展為AMI甚或猝死。目前其病理生理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于內皮損傷與斑塊破裂,血小板活化及纖溶系統失調造成的高凝狀態和斑塊四周炎癥3方面[2],粥樣硬化斑塊為易損斑塊。
通常為薄纖維帽,大脂質核心,狹窄程度不嚴重的粥樣硬化斑塊突然破裂,血小板粘附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血栓[2],管腔不全阻塞,冠脈固定狹窄加重,心肌血流減少導致心肌缺血,但缺血尚未到引起心肌壞死程度,在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及甲減時加重了動脈粥樣硬化,血小板的激活和血栓形成是不穩定性心絞痛發生的關鍵。在完善腎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類及倍他受體阻滯劑、他汀類藥物長期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低分子肝素治療,并治療基礎疾病,雙抗組近期及遠期均優于單抗組[3]。
氯吡格雷是一種血小板聚集抑制劑[4],可選擇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與其血小板受體的結合及繼發ADP介導的糖蛋白GPlllb/llla復合物的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事件(如心肌梗死、中風等)的發生[4]。小劑量雙抗治療高齡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相對安全,出現不穩定性心絞痛再發生率以及腦血管缺血事件明顯減少,在合并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疾病時,應關注基礎疾病的治療。
如難以控制的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應建議盡早行介入治療以進行干預[5]。對老年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應加強健康教育干預,采取各種措施進行防治,有效控制不穩定性心絞痛疾病的發生,避免不穩定性心絞痛對老年人健康帶來的危害。
醫學核心期刊發表:《全科護理》雜志于2008年8月14日正式批準創刊,由中華護理學會山西分會主辦。該刊為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科護理學術期刊。主要面向全國基層醫院和社區醫療機構醫護人員,反映國家護理科技發展動態,跟蹤國內外護理科研新動向,綜述護理科研進展,報道護理新知識、新技術,展示護理科研優秀成果及先進經驗,對各級醫院和社區醫療機構護理起到交流、示范、引導作用,不斷提高護理學科領域的學術交流水平和擴大學術影響力,促進護理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雪.聯合抗凝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196例的近期療效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7,11(3): 109.
2 徐成斌.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病理與病理生理學[J].中國醫刊,2001,36(1):6.
3 陸件.低分子肝素聯合小劑量東菱迪芙預防不穩定性心絞痛進展的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7,11(5): 91-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