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旨在培養學生在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涉外經濟工作,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涉及多門操作實務性特別強的專業課程,因而實施雙語教學尤為重要,也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專業特性決定的。本文從結構型沉浸雙語模式出發,探討了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中,如何運用詞匯分析來講授專業術語,以增強雙語教學效果,提升經貿類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水平。
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雙語教學目標體系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雙語教學的目標是通過雙語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更要求重視學生對專業知識與英語技能的應用。通過專業的學習,學生將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加深對國際貿易業務的理解;學會運用外語技能,增強學生外貿業務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人際交往技能和團隊意識;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潛能,增強其就業競爭能力。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雙語教學體系是由國貿專業知識與國貿專業英語能力組成的,而專業知識的基本結構是由國際貿易理論、國際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國際結算等主干課程組成,此類課程所涉及到的實務知識大都來源于國外在這方面的最新的實踐成果,尤以美國、西歐等國家的實踐操作流程為標準的居多。盡快地原汁原味地吸收關于這些課程的前沿理論與實務知識并同步地傳授給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讓他們透徹地、深刻地理解與把握是專業課教師的授課宗旨,學生的實際能力主要是通過國貿單證、貿易實務、外貿函電和翻譯等體現出來。
二、結構型沉浸雙語教學模式概述
2001年10月教育部出臺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各高校積極推動雙語教學。雙語教學責無旁貸地承擔著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創造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的責任。國外雙語教學的模式主要有:加拿大沉浸式、新加坡學科式、美國過渡型、雙向沉浸式、結構型沉浸式等。其中結構型沉浸式以學科雙語教學為基礎,利用第二語言教授學校開設的某幾門學科,通過學科內容的學習達到語言學習的目的。結構型沉浸式雙語教學模式是目前我國高校組織實施雙語教學的理性選擇,主要從詞匯和語法角度進行,教師需提前講授相關詞匯及語法,在教學過程應嚴格控制母語的使用比例。結構型沉浸式雙語教學模式主要針對學科內容涉及的詞匯和語法。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中涉及很多與國際貿易流程和環節相對應的獨特詞匯,包括國際貿易中的縮略詞、對稱詞、疊用詞等。使用這種雙語教學模式有其特殊的教學技巧和程序,如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控制母語的使用,如何講授新詞匯等,教師應該根據其課程特點,仔細分析這些詞匯,找出其特點,并結合專業知識進行講解。
三、雙語教學中的詞匯特征及應用
貿易術語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密不可分,在雙語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這些術語從詞匯特征上看主要表現為縮略性、對稱性和重疊性。
1.縮略性詞匯及其應用。縮略性詞匯是在國際貿易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出現和演變而成的,主要指由主干單詞的第一個字母所構成,或者把單詞縮略而成的詞匯。縮略性詞匯主要是為了“簡約明了、省時高效”,國際貿易各環節的內容隨著技術的更新而不斷簡化,縮略性詞匯是國際貿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貿易中的廣泛應用簡化了國際貿易的交易流程。縮略性詞匯用在表示常見和重要的組織、規則、慣例、標準以及一些度量衡和專業術語上。例如“NAFTA”(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縮寫,“t”是指“ton”代表“噸”,“TBT”(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表示“技術性貿易壁壘”,“C/O”(Certificate of Origin)是“產地證明書”,AIQ(Automatic Import Quotas System)是“自動進口配額制”等。GA(General Average)是“共同海損”,是國際海洋貨物運輸保險中的平安險,教師有必要在授課時解釋清楚“average”一詞來源于法文avarie,意思為“損失”,即loss,那么遇到其它類似的如FPA(Free from Particular Average)時也就會好理解一些。許多縮略性詞匯含義復雜不容易理解,若僅用中文解釋其含義,學生在學習中就只能機械背誦,如果教師能從語言內涵角度結合專業知識闡述這些縮略性詞匯的含義,并考慮到中英文化的差異,讓學生知其所以然,能夠融會貫通,就能提高雙語教學的效率。
2.對稱性詞匯及其應用。因國際貿易是不同國家買賣雙方之間的交易,其交易主體具有對稱性,對稱性詞匯在國際貿易中主要通過詞綴、微小變形、相對詞等形式表現出來。如進口商importer和出口商exporter;轉讓人transferor受讓人transferee;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是貿易順差,而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是貿易逆差;可撤銷信用證revocable L/C,不可撤銷信用證irrevocable L/C等。在只適用于海運的術語中,使用了port of shipment“裝運港”和port of destination“目的港”兩種表述。此外,如inter-industry trade表示的是產業間貿易,這是傳統貿易理論所解釋的貿易起因與模式;而intra-industry trade與inter-industry trade 僅有前綴中兩個字母的差異,但表示意義完全不同,它表示的是產業內貿易,這是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而出現并大范圍擴展開來的貿易形式。在雙語授課過程中,向學生揭示對稱性詞匯的特征,既有利于幫助學生把握國際貿易的特點,又為學生提供了一種記憶詞匯的方法,能夠加強學生對國際貿易術語的理解,改善雙語教學的效果。
3.重疊性詞匯及其應用。相輔相成、相互限定的重疊性詞匯在國際貿易合同中應用廣泛,用and或or連接的在含義上只有細微差別的同義詞,表現在名詞重疊、動詞重疊、形容詞重疊、連詞重疊和介詞重疊幾種類型。如“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ontract”句中“terms”在合同中一般指與貨款或費用等方面有關的條件,而“conditions”則指在單據、裝運等方面的要求,兩個詞進行疊用可以更準確的表示合同中的所有條件。再如在Incoterms 中,A9 和 B9 條款分別使用“查對、包裝和標記”(Checking packing marking)和“貨物檢驗”(Inspection of goods)作為條款標題。盡管checking和inspection是同義詞,但是這樣來區別使用比較合適表達其行為主體的不同:在涉及賣方按A4交貨的義務時使用“查對”(checking),而“檢驗”(inspection)則用于買方或貨物出口或進口國當局希望在貨物裝運前或交貨時保證貨物符合官方規定或合同時才要求進行“檢驗”(inspection)。重疊性詞匯表明國際貿易合同中的英語追求詞義正確,以形成用詞的嚴謹性與準確性,維護合同各方利益,減少或杜絕了可能出現的國際貿易爭議與糾紛。學生對重疊性詞匯理解上比較困難,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從語義上的細微差別去理解此類疊用性詞匯。
綜上所述,雙語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在結構型沉浸雙語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授課中應用英語詞匯分析來講解國際經濟與貿易學科中頻繁出現的縮略性、對稱性和重疊性詞匯,把英語語言特征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知識相結合,能夠使學生從根本上理解一些初學者運用自己的知識無法解釋的語言現象,可以增強學生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的興趣,加強了雙語教學的實施效果,從而達到學生既能學習專業知識又能學習外語知識的雙重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