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一直以來國家都重視農村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從之前的脫貧攻堅到現在的鄉村振興,對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極其重視,給予了農村很多優惠政策,大部分農村地區居民生活水平有明顯提高,“村村通”網絡的實施,已然網絡通信實現不是夢,交通設施建設不斷升級,農村商貿流通業經濟以及農村物流也在悄然發展,這有利于城鄉之間的經濟往來,對促進農村商貿流通業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市場環境。同時也暴露出其存在的問題,農村商貿流通業經濟還處于初級階段,各方面發展不成熟,導致其發展帶來極大的困難,需要探索出一條成功的道路,為其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關鍵詞:農村;商貿經濟;網絡;物流
1.農村商貿流通業經濟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農村消費潛力被逐漸釋放,尤其是在當前宏觀經濟發展需求疲軟的背景下,農村居民消費需求的提升引導商貿流通業快速發展,農村消費成為拉動國內消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農村商貿流通業經濟在城鄉區域一體化協調發展的大背景下取得了明顯的效益,以農村經濟合作社和供銷系統為主的農村商貿流通模式成為我國農村市場運作與發展的主要方向。
截至2020年6月,城鎮網民規模為6.54億人,農村網民規模為2.85億人;我國非網民規模為4.63億人,其中城鎮地區非網民占比為43.8%,農村地區非網民占比為56.2%。非網民仍以農村地區人群為主,所以大部分農村居民對網絡不太了解。雖然我國現在經濟正處于飛速發展階段,加快了城市化的進程,但農村戶口較城市戶口仍然占著較大的比重,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化程度不高,初中學歷占50.8%,小學學歷占32.5%,大部分農村年輕人外出務工,村里留守老人和小孩居多,從這些數據分析來看,農村商貿經濟現狀制約著農村商貿流通業經濟的發展。
2.農村商貿流通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2.1農產品流通主體問題缺失
分散化的農產品不利于農戶銷售,大部分農村居民生產規模較小,組織化能力不足,產品集中力量相對較弱,交易頻率與次數較多,但交易收益率不高。而且,農村居民文化程度不高,在交易過程中缺乏議價能力,對銷售渠道了解不夠,沒有掌控能力,導致被迫轉中間商或接受批發市場價格。因此,大部分利益受到損害,沒有生產積極性,導致農產品貿易發展受限。
2.2農村商貿流通效率較低
農村商貿流通效率較低的原因主要包括農村物流配送網點較少,配送時間較長,配送人員服務態度較差,綜合服務質量不高;對外銷售的農產品存在信息不對稱情況,農民通過農業生產增收獲得的收益較低。另外,與城鎮地區相比較,農村地區商貿流通業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城鎮地區,在產品多樣性、業務多樣性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距,抑制了農村居民收益的空間。
2.3缺乏城鄉融合及新型商業人才短缺
農村商貿流通業經濟發展滯后,農業經濟支撐不起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城鄉之間商貿經濟往來較少,農村地區銷路受限,導致居民收入水平較低。此外大部分農村青年、高校畢業生不愿返鄉創業、就業。缺乏新型商業人才,農村傳統文化氣息濃厚,觀念守舊,存在認知、觀念上的差距問題,只想著掙錢,往大城市就業,缺乏大膽創新創業精神,對農村商貿經濟不感興趣,甚至出現抵觸心里,這不利農村商貿流通經濟的發展。
3.對策建議
3.1培育農村商貿流通業經濟市場主體力度
建立農村合作社,增強農村商貿流通業經濟市場主體地位,提高農村居民收益效率,強化農村居民議價能力,讓農村居民獲得更高收益,增強農村居民的生產積極性。首先,推進農業生產朝著現代化發展的步伐,逐漸扭轉分散的農業生產向集中規模化生產轉變,增強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鞏固農村居民的市場主體地位;其次,通過多種方式,鼓勵農村居民積極參與農業生產活動,促進農村區域的商貿經濟發展,增加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改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
建立商貿中心市場,引導社會資本的投資,集聚建立餐飲市場、菜市場、發展夜間經濟、超市、民宿、娛樂場所等商業基礎設施,推動餐飲、購物、住宿、娛樂、休閑、金融等業態整合,滿足農民消費需求,拉動農村居民消費水平提高。
3.2提高農村商貿流通業經濟效率
提高農村商貿流通效率。增加物流配送網點服務,縮短配送時間,提高物流配送人員的培訓,提高綜合服務質量,農村居民在銷售農產品前認真核對信息,避免出現差錯帶來不便,加強產品多樣化生產規模及擴大業務量。利用“互聯網+”融合電商產業線上線下銷售,完善農村物流網絡,讓“人暢其行、貨暢其流"的夢想成為現實,進一步激活了農村商貿流通經濟的發展潛力。加強農村居民上網學習培訓能力,積極應對網上銷售渠道,提高農產品質量,全面提高農產品競爭能力和經營水平,把產品做大做強,有效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3.3打造城鄉一體化及吸引人才返鄉創業
首先,建立城鄉一體化雙向商貿流通體系。創造農村發展機遇必須加強城鄉之間的經濟往來,對于城區商貿經濟來說比較發達,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物流速度較快,通過加強城鄉之間的經濟互動往來,能夠有效實現雙向資源配置,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其次,政府應聯合地方企業加強城鄉之間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出臺更多有利于農村發展的優惠政策,給予企業更多優惠條件,吸引城區企業下鄉發展。在資源、技術、就業等多方面支持農村商貿流通業經濟的發展,為農村居民增收創造有利的環境;最后,政府應出臺有利于農村青年、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將城里先進技術、知識、理念帶回家鄉,為家鄉商貿經濟創造條件,優化農村就業、創業環境,建立就業、創業保障機制,消除農村青年、大學生就業創業顧慮。
4.結語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農村工作的同時,立足于新發展階段,融入新發展格局,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城鄉商貿經濟統籌發展為主線。農村商貿流通業經濟發展既是促進農村地區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關鍵,也是是“十四五"規劃期內的任務,是保障居民收入的基礎。完善農村商貿流通網絡,構建安全規范、高效暢通、競爭有序的農村商貿流通業經濟體系,助推農村商貿流通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以穩步、高效的發展步伐助推鄉村振興,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參考文獻
[1] 賈曉燕.新常態下我國農村地區“互聯網+商貿流通”創新發展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6 (4)
[2] 宋則.“十三五”時期尋求商貿流通業創新發展新突破[J].中國流通經濟,201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