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中世紀至近代早期,海煤逐漸發展成為英格蘭重要的貿易商品。貿易交換的增加,帶動了英格蘭的海煤消費。因此有學者認為,英格蘭近代早期的城市污染與海煤的貿易和使用有密切關系。通過梳理英格蘭海煤的貿易軌跡,得知近代早期英格蘭海煤的貿易特點:以紐卡斯爾和布里斯托爾為典型的出口港口,以倫敦為典型的進口港口。近代早期英格蘭的城市污染,盡管有消費海煤帶來的影響,但二者之間并不存在明顯的直接相關。海煤在英格蘭近代化的歷程中發揮重要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近代早期英格蘭 能源貿易和消費 海煤
海煤的開采和貿易為近代化奠定了能源基礎,帶動了歐洲近代化的發展。內夫提出,煤的生產,成為“工業革命”中的顯著要素[1]151。哈切爾也認為,16—18世紀,煤從不太重要的商品,逐漸發展成為主流工業的選擇之一 [2]5。大量地使用煤,使得很多工業部門的大規模擴張產生可能。能源的使用,成為解釋近代早期英國經濟持續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3]。
但是,有學者從環境史的角度卻認為,大規模地使用海煤,是導致近代早期倫敦乃至更大范圍出現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例如,布里克認為,13世紀最后的25年,海煤在倫敦引起了普遍性的困擾[4]。布林布爾科姆認為, 16世紀海煤成為倫敦的主要燃料,導致大量厚重的空氣出現在倫敦上空。燃燒煤炭而導致的高硫磺濃度,形成嚴重的城市污染[5]。
基于這樣的討論,理清近代早期英格蘭的海煤生產、貿易和消費,進而分析海煤貿易與海煤消費之間的關系,討論對當時城市環境污染的影響,對理性看待海煤有著積極意義。
一、海煤的概念和中世紀英格蘭煤礦概況
英格蘭的煤炭(coal)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后。有材料顯示,當時煤炭主要被用于煉鐵,也被用作寺廟圣火的燃料。在13世紀初,煤在亨利三世時期(1216)被廣泛地運用[6]1-2。
煤炭(coal)與海煤(sea coal),其概念是不完全一致的。(拉丁語寫作carbonem)“煤炭(coal)一詞,在很長時間內被用于表示木碳(charcoal)。另外還被表示過“土煤(earth coal)”“地下煤(subterranean coal)”“石煤(stone coal)”等。薩爾茲曼提出,根據一本名為《De Naturis Rerum》的書,在13世紀前后,海煤的概念逐漸被人們認識和接受,當時社會普遍將礦物質煤稱為海煤(sea coal)[6]2-3。
相較于開采錫礦、鐵礦的礦工,煤礦工的處境比較艱難。首先,他們沒有其他礦工的有利權利,如迪恩、德比郡、昆博蘭和康沃爾等地的鐵礦工,擁有獨立的審判權或“自由礦工”特權,而煤礦工沒有。其次,他們面臨惡劣的工作環境,甚至會因為開采海煤而喪命。例如,1243年,一個叫雷夫(Ralf)的人,被記錄“在海煤層中溺亡。1313年,有一個婦女為了撿煤而被大量石塊砸死[6]5。最后,煤礦工的收入很低。有記錄顯示,在15世紀中葉的一個礦區,采礦工(hewer)三人,每人每天5便士,搬運工人(barrowman,把煤運至通風口)三人,每人每天5便士,存儲工(drawer,把煤整理和堆砌起來)四人,每人每天5便士[6]16。因此,煤礦區常常缺少工人。1580年的一個記錄顯示,在溫萊頓礦區(Winlaton pits),由于缺少工人開采煤礦,礦區被擁有者頻繁地買賣,他們甚至需要雇用婦女來采礦,但是即使這樣,依然缺少足夠的勞動力[6]11。
但是即使是在這樣的不利條件下,基于煤炭較大的消費需求,近代早期英格蘭的海煤產量,還是連年增加的。根據哈切爾的估計,1560年的煤炭產量約為227,000噸,而到1700年前后,整個英國范圍內的煤炭產量增加12倍,約為2,640,000噸。
二、英格蘭海煤貿易
海煤在中世紀并沒有成為英格蘭的典型的貿易商品,直到近代早期,海煤貿易才得到初步的發展。但是,在海煤產出不多的中世紀,確已存在海煤出口的史料了。1228年,蘇格蘭從倫敦進口海煤[6]412。13世紀50年代,有英格蘭的煤運至布魯日的材料[2]505。14世紀末,英格蘭東北部港口出口至歐洲大陸諸地的海煤,年平均出口量為7,000噸,16世紀50年代升至40,000噸,之后海煤出口雖被明令限制,但在17世紀,其出口量相對穩定地維持在50,000噸左右,大約占當年海上總貿易量的10%[2]507。
本文以港口為單位,分別梳理以紐卡斯爾為中心的東北部地區的海煤貿易軌跡和以布里斯托爾為中心的西南地區的海煤貿易軌跡。它們在貿易數量和貿易結構方面,呈現不同的特點。它們共同組成中世紀至近代早期英格蘭海煤貿易的格局。
(一)經紐卡斯爾的出口貿易
紐卡斯爾位于英格蘭東北部,屬于達勒姆-諾森伯蘭地區,是當時最重要的煤礦區。1551年至1560年間,整個達勒姆-諾森伯蘭地區的煤產量,占當時全國(包括蘇格蘭、威爾士)總產量的31%。這個數量在1681至1690年代,增長至41%,居全國之首。而紐卡斯爾則是整個礦區的核心。根據17世紀后期的統計,達勒姆-諾森伯蘭地區三分之二的煤都來自紐卡斯爾[7]23,29。
從表2可見,到16世紀,紐卡斯爾出現較大規模的海煤貿易量。17世紀初,其出口量超過20萬噸,占全年總出口量的95.8%,名副其實地成為東北部地區最主要的海煤出口港。
大部分從紐卡斯爾出口的海煤,出口至英格蘭各城鎮的,作為生產和生活的燃料被使用,直接出口海外的海煤占較小比例。另一份統計能夠更加明顯地呈現這個特點。1591—1597年間,1591年的海煤出口量為10,000查爾德(1噸=0.53查爾德),1593年為18,000查爾德,下降到10,000查爾德,而出口至英格蘭沿海港口的海煤,從1591年的418,000查爾德,穩步上升到1593年的45,700查爾德,進而再到70,000查爾德[6]18-19。這種貿易特點,持續到17世紀初。表3以1608至1609年的單個貿易公司的出口統計為例,當年從紐卡斯爾出口的海煤,89.6%出口至英格蘭沿海港口。
推薦閱讀:大連出口貿易的發展趨勢和受到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