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本文闡述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的三位一體實施理念,提出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實施的創新途徑:構建“平臺共享,核心互補,能力遞進”的教學體系,建設四維度教育教學螺旋模式,建設考核方式過程化,探索東盟教育服務輸出模式等。
【關鍵詞】高職院校 課程思政 國際貿易實務 教學體系 教學模式 考核方式 輸出模式
在國家和區域職業教育發展戰略的促進下,高職院校的毛入學率大幅提升,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構成多元化生源結構,呈現知識結構、學習模式、就業模式多元化的特征,就業創業成為他們最迫切的需求,對職業教育的學制、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資源、教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戰。高職國際商務專業在課程思政背景下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塑造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意識,同時具備過硬的技術技能本領,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的三位一體實施理念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家國情懷、責任擔當意識。引導學生主動肩負時代使命,運用所學積極推進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等,促進國際國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形成和可持續發展,主動貢獻自己的力量。(2)培養學生誠信守法、愛崗敬業品質。以國際貿易為社會創造價值為出發點,兼顧協調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樹立雙贏的理念和職業道德意識。(3)培養學生知行合一、敢闖會創的素質。使學生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服務國際社會的素質和能力。由此提出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的價值引領、能力本位、知行合一的三位一體實施理念。通過系統研究,以問題為導向,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國際貿易專業多門專業課程當中,培養心系社會并有時代擔當的有知識、有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一)價值引領
根據國際貿易實務的課程內容和特點,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充分發揮高職國際商務專業教學的價值引領作用。例如,結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關理論,剖析國際貿易的產生和發展背后的思政元素,讓學生了解中國在國際貿易發展中取得的成效,由貿易大國到貿易強國的轉變,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感受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培養學生的制度自信。
(二)能力本位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本身是一門實操性非常強的專業必修課程,主要圍繞國家與國家或者地區之間如何進行商品或服務的交換活動而設置。通過課程學習,實現高職國際商務專業課程中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不斷提升學生解決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問題的應變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
(三)知行合一
國際商務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構建“火車與軌道”的同向同行、協同生力的思政教育體系的途徑與制度。把思想教育作為軌道,專業知識傳授作為火車,依靠教育目標共同性,職業道德意識就像軌道,教學計劃、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以及教學診斷等就像火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火車離不開軌道,同向同行、協同生力、水乳交融式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愛民、愛崗敬業等精神融入課堂中。例如,通過項目任務驅動教學法、創新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擬、分組討論、翻轉課堂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人際溝通、社交能力。通過反傾銷案例的分析討論,學生懂得在國際貿易中要秉承誠信、反對不正當競爭手段、發揮大國工匠精神等,以實現貿易雙贏,維護世界和平。如圖1所示。
二、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實施的創新途徑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綜述可知,這些研究意在構建理論體系,雖各有價值卻不同程度偏離實際,或重思辨邏輯輕實證推演,或重政策研究輕問題研究等。針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的實現存在教學規范化不強、教學資源不足且利用率不高、方式方法單一、實效性不強等問題,貼緊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國際貿易從業人員職業素養要求,跟進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的各環節,融入線上和線下各項實踐教學環節,通過改革創新實踐教學模式,以教育目標共同性、思維模式創新性、教育過程交互性、個體培養獨創性為標準,構建以教學內容體系標準化、教學活動組織網絡化、考核方式過程化及教學項目成果品牌化的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育人生態模式,以促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協同生力。
(一)構建“平臺共享,核心互補,能力遞進”的教學體系
按照“協同、創新、互補”的原則,打破專業界限,課程思政、視聽素養、復合技能相融合,構建“平臺共享,核心互補,能力遞進”模塊化課程體系。建設平臺基礎課程、通用能力課程、聯合實訓課程和拓展課程,聯合企業開發國際商務專業技能課程模塊。
將對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對外貿從業人員的基本職業素質要求融合為正式的標準體系,建立包括主體、工作、內容、評估、管理等全方位科學制度系統,實現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踐教學程序化、常態化和科學化。以項目任務驅動為主線,制訂項目任務目標,各子項目實施流程和具體指導方案,率先在高職院校中公開出版具有指導意義的教材。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項目化教學,使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體現高職特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圍繞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貼緊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國際貿易從業人員職業素養要求,開發特色教學項目庫并實施項目化教學。項目化教學通過學生對教學項目的自動選擇、教育精神的主動內化、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以及主動探討等實現教育教學目的。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充分發揮高職國際商務專業教學的價值引領作用。
以中國商業的故事為指引,在學習實踐過程中,引入宣傳核心價值觀的實訓項目,在實現專業技術技能學習的同時,潤物細無聲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時產出的微課作品,可用于思政課程,也可以投向專業群拓展資源平臺,完成商業故事的宣傳推廣。以條件成熟的5~8門課程作為課程思政改革試點課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形成經驗后在專業所有課程實施思政教育與專業技術教育全面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