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漢語言文學是研究中國語言的詞語、句法,賞析古今詩歌、散文、小說等眾多的文學作品,熟悉有關編輯出版的基本知識的一門學科。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我國普通高等教育中歷史悠久的傳統學科,也是普通高校專業構建中不可或缺的基礎專業之一。漢語言文學專業應該明晰定性為應用“金字塔”中的“基石”,除了基本的人文熏陶作用之外,對于學校還具有三大方面的功能和作用:通識教育、文化陶冶和技能應用。文章發表在《散文選刊》上,是文學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高校,漢語言文學,建設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220163-01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普通高等教育傳統學科,也是普通高校構建中不可或缺的基礎專業之一。然而,在教育結構調整,教育資源整合,教育為經濟、社會服務的特點和要求更突出、更緊迫的情況下,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長線專業的弱勢隨之突顯了出來。加之近年來高等院校的擴招,畢業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就業前景越來越嚴峻,彈性尺度也越來越小,專業價值被邊緣化和弱化。
針對上述問題,當前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發展方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逐步加以明確和強化。
一、夯實基礎的同時注重辦出專業特色
漢語言文學專業應該明晰定性為應用“金字塔”中的“基石”。即在看待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作用和地位時,不應只從單純的專業冷熱角度來考察,而應從學校的發展全局和人才培養的角度去審視。其實,漢語言文學專業除了基本的人文熏陶作用之外,對于學校還具有三大方面的功能和作用:通識教育、文化陶冶和技能應用。
高等教育不僅僅要使人學會“做事”,更重要的是要使人學會“做人”。因此,本科院校不僅需要教給學生生存的技能職業能力,也需要教給學生理想、信念、責任感、審美價值觀念和精神趣味。
二、師資隊伍建設注重崗位培訓
教師是實踐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不僅要有專業理論知識,還必須能夠有效地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練,能解決實際問題。隨著“涉外秘書”等專業的開設,教師原有的知識結構,無法再以“專業”的水準去教“專業”。因此,人才培養模式就必須要在根本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既具有理論知識又要具備實踐經驗,成為“雙師型”教師。
三、實踐教學體系注重針對性和應用性
目前,實用化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方向,但漢語言文學專業有自身固有特點。它應該是介于學科理論與職業技能之間的專業修養層次。它是上承學科研究成果,下接職業技能訓練的中介環節,同時必須指出的是,職業技能訓練也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題中之義,否則也將會遇到就業障礙。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的人才與新興工管專業培養的人才,最大的差異在于:前者是靠素質與修養支撐其技能,能力逐漸綻放的,具有極強的職業遷移性和自我發展的潛力,后者是靠技能曝光其素質與水平,能力是立竿見影的。
在上述理念的引導下,我們認為必須遵循以學生為中心、密切聯系實際、全過程實踐、全過程質量監控”的原則,建立起從課堂實踐到假日實踐再到專業實習的梯級實踐體系。
(一)課堂實踐。專業課程必須將實踐教學放在重要的地位,將實踐帶入課堂,使學生在能力上有所鍛煉。在第一梯級中,在開設《涉外秘書實務》課程時,讓學生參與為學校或學院策劃和組織一次完整的會議(由學生參與策劃和執行,由老師和工作人員全程指導);在開設《文書編寫與處理》課程時,將學生接觸學校檔案室,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同時創設情景環境,以案例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文書編寫;在開設《現代辦公技術》和《辦公室事務管理》等課程時,組織學生了解和參與維護實驗室的辦公器材和設備,制定或優化學院的辦公流程,同時輪批到教務辦等部門去見習和鍛煉。
(二)假日實踐。所謂假日實踐,是指在國家法定節假日和寒暑假期內,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假日實踐,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加深對專業的認識,而且還為專業實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可以具備扎實的中國語言功底和較強的編寫能力,知道如何去評價一個文學作品,進行編輯出版工作,而且還將擁有一筆財富——寬廣的知識面和優秀的人文素質。
文學論文投稿須知:《散文選刊》1984年10月創刊,河南省文聯主辦。是中國國內創刊較早的專門選發全國報刊散文精品的文學期刊,展示中國散文創作的最新成就。20多年間,推出了數百位文學新人,在散文界享有盛譽。1998《散文選刊》全面改版以來,推出了一系列舉措,為發展和繁榮中國的散文事業做出了貢獻。
參考文獻:
[1]邱其輝,改革高師教學模式,培養專家型教師[J].中國高等教育,2000.92.
[2]劉捷,教師職業專業化與我國師范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21.
[3]孫宗禹,素質教育與大學教學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