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體制改革不徹底、職責不明確等問題,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文化論文范文:探究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摘要]文化產業是在全球范圍內興起的新興產業,在許多發達國家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中國作為文化大國在發展文化產業方面也不甘落后,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的文化產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由于中國特殊的國情,而且起步較晚,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關鍵詞]文化產業 文化市場 發展現狀
中國是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具有深厚的歷史資源,豐富的景觀資源。但在文化產業方面,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卻存在著差距。西方主要發達國家中的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以及亞洲的日本、韓國等國,都把文化產業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紛紛制定了符合本國國情的扶持文化發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發達國家中,文化產業占據著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種強勢文化,構成了對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應屬美國的文化產業。美國政府實行文化全球化戰略,形成了一種文化巨無霸,從各個方面構成了一種強勢文化和話語霸權而對當代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在這種國際環境下發展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各個國家的重中之重。
一、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取得的成就
雖然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的文化產業有所發展,但真正得到重視、得到快速發展應是在21世紀。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規也是在新的世紀頒布的。2000年,在十五屆五中全會上,我國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產業”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以后的重要會議內容中政府都會提到文化產業,并把它上升為一種國策。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下,中國的文化產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個城市來說。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56個民族共同創造了輝煌璀璨的中華文化。但由于各個地方的民族風情、地理情況、歷史資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發展文化產業方面,各個城市都在發揮自己的優勢,發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
四川是一個自然資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促進文化旅游產業。如四川的宜賓市在由亞太旅游聯合會、中國生態學會旅游專業委員會和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2008中國文化生態旅游高峰論壇上被評選為“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游城市”。宜賓市有世界級風景名勝區2處、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4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處、省級風景名勝區5處,省級濕地公園2處。
再如山東的臨沂,眾所周知,臨沂是革命老區,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所以在發展文化產業方面,臨沂市政府就在一點上大做文章,發展紅色旅游。臨沂市紅色文化資源豐富,這里誕生了與井崗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脈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來臨沂市先后將孟良崮戰役紀念地、沂蒙山小調誕生地、山東省政府舊址等36處紅色旅游景點命名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對全市100多處紅色景點進行了重新整合規劃,使全市紅色景點形成完整統一的旅游網。臨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產品現在已達到600多個,涉及食品、工藝品、文化用品、旅游產品、工業品、服務業等上百個門類。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臨沂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堅實基礎。
其次,就文化產業的行業來說。文化產業的內涵是非常廣泛的,在國家政策法規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文化產業的各個行業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在圖書出版業方面,2009年10月,中國將以主賓國身份參加法蘭克福國際書展,這是中國首次成為這個具有出版業“奧運會”之稱的書展主賓國,這標志著中國出版業對外開放、融人世界出版業,中國出版產業將借助國際書展平臺,擴大圖書版權貿易,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充分展示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出版業的發展成就。
中國的動漫產業起步比較晚,遠遠落后于美國和日本。中國的動漫產業沉默了很長時間,最近開始復蘇,其標志就是《喜羊羊與灰太狼》。這部動漫片自2005年6月推出后,陸續在全國近50家電視臺熱播,幾年來長盛不衰。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最高收視率達17.3%,大大超過了同時段播出的境外動畫片。
會展業是一個新興的服務行業,影響面廣,關聯度高。會展經濟逐步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而且會展業是發展潛力大的行業之一。中國的會展業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卻非常驚人,其標志性事件就是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覽會,這是首次由中國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主辦機構預計吸引世界各地7000萬人次參觀者前往,總投資達300億人民幣,是世界博覽會史上最大規模。這次博覽會不僅僅體現了中國會展業的發展,而且更能刺激中國經濟的發展,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二、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中國的文化產業取得了驚人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而且這些不足嚴重阻礙了中國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四點。
文化產業政策法規建設滯后西方。學者賈斯廷?奧康納認為在很大程度上,文化產業觀念是受其中的政策框架驅動的。文化產業的發展與相應的文化政策具有密切的關系。很多事實表明,西方經濟發達國家之所以以文化產業逐步取代傳統產業而成為支柱產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在于文化政策法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化政策法規的制定也就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但中國在文化政策法規建設方面明顯落后于西方國家。盡管目前隨著人們法制觀念的加強,國家陸續制定出臺了一些法律法規,但遠遠滿足不了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而且在執行法律法規方面,我們一定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政府部門主要是在宏觀上進行調控,真正做到讓文化成為一種產業。
豐富的文化歷史資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我國有極為豐富的文化資源,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資源、56個民族的民族文化資源、自然景觀資源等。但是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很少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本來是中國的國寶和中國的功夫,但把它們結合起來搬上熒幕,推出動畫片《熊貓功夫》的卻是美國的好萊塢,這不得不讓中國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形成的深厚文化積累、多樣文化形態,是我國發展文化產業的寶貴的文化資源。但如何通過發展文化產業等途徑,把這些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文化產業優勢,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規范、競爭、有序、統一的文化市場體系沒有建立。文化產業的基礎是市場,現代市場經濟要求公開、公正和公平的競爭,反對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壟斷,促進各類文化產品和市場要素的自由流動,實現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拓展文化產業的發展空間。成熟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應該包括產品市場、服務市場、文化要素市場。但我國的文化市場目前還存在很多問題,如文化產品市場、文化服務市場不夠發達,文化資金市場、文化設施市場、文化人才勞務市場等發展滯后,這種狀況無疑阻礙了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和流通,限制了我國文化市場、文化產業的正常深入的發展。
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體制改革不徹底、職責不明確等問題。中國在發展文化產業的過程中存在著政府干涉過多,職責不明確等問題。雖然我們一直在進行文化體制改革,但傳統遺留的問題一直在困擾著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是一個特殊的產業,既具有一般的行業屬性,又具有社會公益性質。一些企業就利用與行政機構的傳統聯系,利用企業特殊的社會公益性質和意識形態功能,壟斷資源,操縱市場,謀取暴利,這完全不符合市場規律。所以,真正讓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和壯大,就只有盡量讓文化產業按照市場規律運行,真正做到文化產業化。
結論
近年來,在國家文化產業政策的積極引導和文化體制改革的大力推動下,我國文化產業已經由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級階段,開始步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盡管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成績是最主要的。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短短十幾年內就取得了驚人的成績。盡管在電影、會展和動漫方面與美國、德國、日本等有一定差距,但卻是在不斷發展進步的。如2007年國產電影加大走向世界的步伐:海外銷售再創新高,78部影片銷售到47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發行收入總計20.2億元人民幣;先后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俄羅斯、南非等33個國家和地區舉辦了68次中國電影展,展出國產影片605部次;29部電影在19個國際電影節上奪得49個獎項。中國電影的海外佳績,折射出中華文化日益擴大的國際影響力。
加入WTO之后,中國的文化產業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因為我國的文化產業剛起步,而在西方國家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它們的支柱產業,發展得比較完善。但同時也要看到,加入WTO也為我國發展文化產業提供更多的機遇。我國的文化產業可以更多的與國際接軌,學習它們先進的經驗,增強我國文化企業的競爭意識,促使我國文化產業群的形成,從而提高我國文化產業的競爭力。由于我國有世界上最豐富的文化遺產,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單一文化的消費人口,我國的創意權比一般的國家要大得多。所以,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文化產業將會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文化產業將會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