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漢語言文學專業屬傳統基礎學科,拓展傳統基礎學科的實踐及創新內容也成為當前大學教學與改革的一個重點和難點。貴州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屬國家級特色專業、貴州省一流專業、貴州大學品牌特色專業。在近五年的專業建設中,我們從學生原創能力、學術研究能力和專業認知能力等方面入手,著重提升與培養學生的實踐及創新能力,取得了一定成績,產生了一定影響,為新形勢下大學傳統基礎學科人才培養模式做出了積極探索。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能寫;能研;實踐;創新
當前,社會對大學人才培養的要求越來越高。畢業的學生是否具有較強的實踐與應用能力,是否具有創新精神,亦成為社會各單位選人用人的衡量標準。漢語言文學專業屬于傳統基礎學科,其學科特點一直偏重于知識的理論傳授與記憶,不大重視實踐與應用能力培養,特別是創新精神培養不足。近年來,國內各高校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逐漸重視,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諸如開設創意寫作、作家駐校等,這些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做出了有益探索。不同高校有不同基礎、條件和資源,因此在探索學生專業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方面也會有各自不同的辦法。作為西部高校,貴州大學處在欠發達地區,條件不允許我們像北上廣的高校一樣采取著名作家駐校等方式來推動人才培養。根據自身能力與條件,我們在近年的專業建設中,積極思考與探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主要在培養本科生的文學原創能力、學術研究能力、專業創新能力以及社會實踐能力等環節上做了一些積極探索。試圖通過突破課堂教學局限,將教學空間拓展到廣闊的社會現實中,實現課內與課外的密切互動,力圖形成具有一定個性的能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的專業人才實踐能力的提升與培養新模式。
貴州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屬于國家級特色專業(2008年)、貴州省一流專業(2017年)和貴州大學品牌特色專業(2014年)。經過4年多的努力建設,我們在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建設、教材出版、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較好成績。特別是在學生實踐及創新能力的提升與培養方面,效果十分明顯。
一、文學原創能力的提升與培養
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是專業培養的基本要求。能寫、會寫是衡量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但很多大學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卻存在重理論,輕實踐,尤其對學生的創作能力培養不夠,認為這似乎應該是作家協會的事情。而當前的社會文化發展,對具有原創能力的中文學科學生需求是十分迫切的,尤其是文化產業領域對具有創造力的人才相當歡迎。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創造能力,必須通過有效的途徑與反復的實踐才能形成。因此,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培養,開展文學創作活動應該成為一種常態。
為了提升貴州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原創能力,我們開設了詩詞創作入門、漢語詩律學等培養學生創作能力的理論課程。同時,在學生中還成立“長風文學社”“中華詩詞學會”等群眾性文學組織,由本專業主講教師擔任顧問,指導學生進行文學作品欣賞、創作和朗誦等,并且建有面向全國高校的詩詞專刊,清華大學等名校學生亦紛紛投稿,在校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
為了更進一步推動漢語言文學品牌特色專業建設,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我們定期開展了中文系學生原創作品大賽,已經連續舉辦了4期學生原創作品大賽,從2015年到2018年四年內正式出版了4輯學生原創作品集:《溪畔清音——貴州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學生原創大賽獲獎作品集(一)(二)(三)(四)》(貴州大學出版社)。四期原創作品大賽共選錄194人次作品,涵蓋詩詞、散文、小說、劇本等多種文體,在校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在與國內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經驗交流中,我們的原創大賽活動獲得較高評價。本文作者作為專業負責人在2018年12月長春教育部中文教指委會議上介紹了貴州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能記、能寫、能研”的“三能”模式,獲得與會專家好評。貴州大學校報等媒體定期推送學生原創大賽獲獎作品。全國著名的文學雜志《山花》也高度關注貴州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原創活動,正積極磋商,擬選優發表獲獎學生作品,并聯合舉辦創作大賽。目前,我們正積極準備舉辦第五期中文系學生原創作品大賽,且將參賽學生的規模擴大到大一學生之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增強學生的原創能力。
二、學術研究能力的提升與培養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傳統教育體制下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已不再滿足社會的要求,全面提高大學綜合素質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科研意識與科研能力是體現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新時代對大學生素質的一項迫切要求是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大學生的科研能力則是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立足點和突破口。目前我國高校在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人才科研能力培養方面還處在探索階段。我們在專業建設中,有意識嘗試對學生進行科研訓練。主要措
施有:
第一,以大學生創新項目、SRT項目為突破口,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進行科研訓練,提升和培養學生從事學術研究的能力。既增強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也為部分同學在碩士乃至今后博士學習中打下堅實的科研基礎。目前,貴州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從事科研活動熱情高漲。
貴州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在2018年12月SRT項目申報中的立項共計17項,涉及大二、大三兩個年級。這些項目選題較廣,即有立足于貴州地域文學與文化的研究,也有留守兒童生存狀況、校農結合等當前新農村社會文化研究,更有小說、影視、戲劇等典型文學樣式的語言、人物形象研究。顯示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學術研究的開放性。選題的學科領域豐富,涉及文學、歷史、哲學、民俗學、社會學等,充分顯示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學科交融與知識廣度等特點。研究方法既有傳統的文本闡釋與分析,也有田野調查等社會實踐,體現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能力培養的多樣途徑。
第二,以本科畢業論文為抓手,落實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科研訓練。注重論文選題的學術價值與創新性,加強對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撰寫學術論文的方法指導與訓練,有專門指導教師組對學生選題進行審核,在開題、中期檢查、論文答辯方面嚴格要求,力求論文的學術質量,取得的成效是十分明顯的。部分優秀論文無論是選題,還是材料的收集,都體現了極大的創新性。取得的研究結論,對某些領域的進一步研究有積極作用,充分顯示了貴州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較高科研水平。
推薦閱讀:《漢語言文學研究》(季刊)2010年創刊,是由河南大學主辦、面向全國公開發行的語言文學類專業學術期刊,2010年3月正式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