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關鍵詞】 價值網財務管理; 資源共享; 價值創造路徑
一、引言
新時代隨著數字化經濟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企業的競爭模式已逐漸從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轉向多企業合作共同參與競爭的模式。回顧傳統的價值鏈理論,并未涉及綜合與交互行動[ 1 ],難以在日益復雜的價值創造系統中有效地應用于多企業合作式競爭格局。新興的價值網理論更多強調的是組織與合作者之間構建的價值網競爭,基于“點—線—面—網”的價值創造發展軌跡日益明顯[ 2 ]。
1998年,Slywotzky等[ 3 ]在《利潤區》中首次明確提到價值網,將價值網定義為由企業客戶、供應商與其他合作企業之間的資訊流組合構成的動態價值網絡。在其后二十余年里,有關價值網的研究逐漸展開,涉及以下研究視角:(1)研究價值網的定義和結構特點。價值網圍繞顧客價值整合了傳統的企業價值鏈,是一種全新的業務模式。作為一個復雜的非線性體系,價值網的最終目標是通過網絡來獲得市場競爭優勢[ 4-8 ]。(2)研究價值網商業模式和價值網競爭戰略。價值網商業模式和價值網競爭戰略,重在構建價值創造系統和價值獲取機制,以實現企業靈活的業務布局,滿足不同層次的顧客需求。多業務合作伙伴式的價值網商業模式實現了資源的有效轉移,能夠增強網內企業的競爭力[ 9-11 ]。
(3)研究價值網的演變路徑與形成機理。價值網的發展與形成一般都會歷經3個階段——識別與組建、替換更新和拓展深化。互聯網技術會促使價值網結構升級,助力價值網底層企業突破低端鎖定[ 12 ]。(4)研究價值網財務管理。王化成等[ 13 ]認為價值網應是以顧客需求為導向,以某一重點企業為核心,由產品流、信息流、資金流多向流動的網絡空間系統。劉亞臣等[ 14 ]將價值網與企業投融資戰略相結合,對阿里巴巴集團四個生命周期的價值網的特點及價值網演化下投融資戰略體系進行了比較分析,得出了價值網的演化遵循企業生命周期規律和價值網的構建同投融資戰略相協同的結論。車培榮等[ 15 ]以小米企業為代表案例,就互聯網企業的財務與經營戰略間的協同發展、價值創造的路徑以及價值網的構建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研究,得出價值網內核心企業的盈利能力和開放式價值網的思想是價值網成功構建的重要保障。
上述研究視角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對價值網的結構特征和管理職能進行了深入系統的探討,為大家認識價值網奠定了基礎。
眾所周知,不同企業之間的資源共享可以有效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增強企業競爭優勢,實現企業間的共贏。在價值網已有研究成果中,對價值網內成員企業間如何實現資源共享的研究較少涉及。本文擬在現有文獻的基礎上,研究價值網財務管理視角下,價值網內資源共享的方式及其助力企業價值創造的路徑。
二、基于價值網財務管理的資源共享,助力企業價值創造的實現框架
為了清晰地闡釋價值網環境下的資源共享方式,從價值網財務管理視角出發,闡明資源共享助力企業價值創造的實現框架,包括價值網財務管理視角下資源共享的目標和資源共享的主體(即“誰能共享”)、資源共享的客體(即“共享什么”)、資源共享的方式(即“如何共享”)。
(一)資源共享的目標
在價值網結構下,各成員企業都以滿足顧客需求為主要導向,是一個動態、有機的價值創造系統。單個企業在價值網中的經營狀況直接影響著整個價值網價值的實現。價值網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價值網內企業總體價值的最大化,各個成員企業都要兼顧自己和其他公司的利益,實現共同發展。
(二)資源共享的主體
資源共享的主體就是價值網財務管理的主體。雖然每個價值網在成員數量和成員相互關系上存在巨大差異,但每個價值網的整體結構都是以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企業為核心,各種金融機構、上下游企業、股權公司和其他戰略伙伴通過復雜的合作方式相互聯系在一起,構成復雜的利益共同體。
(三)資源共享的客體
資源共享的客體主要劃分為兩類,即數據和流量。其中數據包括財務數據和平臺數據。流量包括用戶流量、資金流量和產品流量。資源共享的客體在價值網內企業的投資、籌資及營運過程中實現產品流、資金流及信息流的多向流動。
(四)資源共享的方式
資源共享方式包括數據共享和流量共享。具體分享方式在下文進行詳細分解。
三、價值網內企業資源共享的方式
截至目前,在國內企業中,阿里巴巴價值網、騰訊價值網和華為價值網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本文在分析資源共享方式及其具體助力價值創造的路徑時,主要以這些價值網為例,開展多案例分析。
(一)數據共享
數據共享包括財務數據共享和平臺數據共享。
1.財務數據共享
財務數據共享是價值網內企業將分散的財務數據以標準化、統一流程、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整合起來,助力企業價值創造的過程。
財務數據共享能夠增強價值網內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價值網中的結點企業在網內實施了共享中心管理模式后,網內各個結點企業的財務情況和經營結果可以更快地收集,并生成整體財務數據和信息,進而通過網絡為核心企業和各結點企業的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 16 ]。例如,華為在建立了一個全球標準化的財務共享中心之后,持續推動流程的標準化與簡化,大幅提升了信息傳遞的時效性。華為的財務共享中心是根據其業務布局進行設置的,在其編制業務預算的同時保留了所有關于業務底層的數據。根據財務監測需求,可以快速從財務數據回溯至業務底層數據,準確地識別運營過程中的問題,為其進行實時決策提供支持[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