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閱讀能力對于學生而言是一個關鍵性的能力,在新課程教學標準當中指出教學應該具有個性化的特征,針對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不能夠單純的由老師閱讀和分析來代替學生的自主實踐,而應當讓學生盡情的享受閱讀所帶來的樂趣,通過閱讀促進學生主觀思維活動和閱讀技巧的進步,并且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加強對文字領悟的能力,在閱讀過程當中有所感悟、有所提升,在情感上受到強烈的熏陶,最終獲得思維上的啟發。而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不僅需要很好的掌握教學方法,還需要掌握學生的學習特點,將文字與圖像、文字與思想、文字與聽說寫結合起來,全方位的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
1. 圖文結合的閱讀能力培養
在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標準之中明確的指出對于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應該在一個更加優良的環境當中進行,并且通過整體環境促進學生思維的啟迪。而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應當在教學當中配上大量的插圖,一些生動活潑的插圖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啟迪,同時還可以增進學生對于文字的理解,通過對圖畫的學習,學生可以更加容易的掌握文字所表達的感情與思想,并且更加容易接受文章之中所描繪的故事。教師在教學當中也可以通過恰當的引入課程內容,創建一種獨特的課堂教學情境,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得到大大提升,所以圖文結合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諸如在講授《松鼠和松果》這一節內容之時,可以先讓學生們觀察課本上的插圖,看看插圖上面畫了什么,松鼠是怎樣得到松果的,這其中經歷了怎樣的故事。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可以更加容易接受課程所學知識,并且教師通過插圖的引導,無縫的引入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在觀察插圖以及學習課文內容的雙重結合之下,更加深刻的、更加透徹的領悟文章內容,使得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升。
2. 讀思結合的閱讀能力培養
閱讀與思想結合,對于學生閱讀能力以及思維也是極大的開發和啟迪。根據新課程教學標準的相關規定,需要在語文閱讀教學當中逐步的養成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閱讀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正確的閱讀習慣。如果學生僅僅是閱讀而不思考,則難以準確的、深入的領悟課程的相關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學當中還需要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自身的條件,對于學生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首先,在學生閱讀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將閱讀的感悟大聲的說出來,使得所有學生都可以在閱讀當中得到情感體驗的豐富,并且加深感悟,得到一種與文章共鳴的效果,增強學生的思維。另外,教師還需要在學生閱讀過程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增強閱讀能力指明方向和道路。諸如在講授《兩只小獅子》這一節內容之時,可以讓學生反復的、深情的朗誦課文,并且引導學生在閱讀當中不斷的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描述的場景,思考課文當中所引導的話題和思想。學生帶著問題去朗誦課文,通過反復的誦讀,可以加深思考,加深對于語言文字的理解,同樣的,帶著疑慮朗讀課文,也可以使得學生閱讀更加認真。而在閱讀完畢之后,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討論,發表自己對于文章的見解和思想。教師在此過程當中則需要加以必要的引導,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的閱讀能力大大提升,增強主觀能動性,將閱讀和良好的思維習慣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一種能力,提升閱讀的技巧和領悟文字的能力。
3. 讀說結合的閱讀能力培養
將閱讀與說結合起來,不僅可以使得學生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同時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加強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加深對于整個世界的理解和認識,將所學到的內容通過說的方式表達出來,最終使得教學的效率可以大大提升。教師在教學當中需要很好的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思考之中引導學生進行表達和闡述,如果僅僅是閱讀而缺乏表達,則學生難以在本質上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如果將讀與說結合起來,不僅可以使得學生學習的興致更加高漲,同時還可以使得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更加靈活的表達自身的想法和見解,發表自身對于課文的感悟。諸如在講授《烏鴉喝水》這一節內容之上,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插畫、學習課文的內容,而在學生閱讀完畢之后,則可以引導學生對于課文的內容表達自身的見解和思想,發揮自身的想象編出幾個與課文內容相關聯的小故事、小對話,由學生自己表演,通過這樣一種生動的、形象的方式,可以使得學生更加突出的表達自身的見解和意見,表達自身的情感,達到了表達能力、閱讀能力以及情感陶冶等多個方面教學的實踐結合,可謂是一舉多得,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大中套途徑。
4. 讀畫結合的閱讀能力培養
讀與畫的結合,就要求學生在自學自讀的時候,一邊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一邊將自己的理解躍然表現在圖畫上,這就是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語文學科要整合其他學科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讀與畫的結合,將文字轉化成了同學們淺顯易懂的直觀圖形,就加深了孩子的理解,接著再來朗讀的話,效果就大大不同了。例如,在教學《快樂的節日》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節日的各種內容和場景畫下來,然后在小組內交流,接著將具有代表性的圖展示在大屏幕上,讓大家一起來討論講解,結果大家興致很高,而且效果也很好,并且接下來的朗讀效果也出奇的好。總之,教學無定法,在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創設豐富多彩的讀書形式,教師以信任和鼓勵的態度來肯定學生,滿懷信心地相信他們,注意給予積極性的評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點點滴滴積累于平時,孩子的閱讀能力就會提高。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根據對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和措施進行細致的分析,從一個更加明確和清晰的角度對新課標之下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方案、培養的主要對策和方式進行了概述,旨在通過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改革,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進步,促進學生思維的啟迪,并且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最終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思維習慣、養成自主閱讀的能力,增進閱讀技巧,為后續的語文學習以及文字表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并且也為教學質量的不斷改進做出必要的額貢獻。
參考文獻:
【1】 舒玉林.淺析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現代閱讀,2012.5
【2】 張涵.論初中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方案措施【M】.初中教學,2012.(10)
【3】 高君.淺析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以及提升【J】.教學學報,2012.3
【4】 張偉.淺議小學語文教學【M】.現代教學,2012.9:34-36
【5】 劉強.淺議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M】.教學園地,2012.7:11-23
【6】 何俊.試論現代化的編寫教學【M】.交流學習,2012.10: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