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在現實的體育教學過程中部分高校的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相對落后,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是以教師為主,忽略學生的感受與意愿,在教學過程中高高在上,僅僅是口頭指揮學生進行部分體育項目的練習,與學生的距離較遠,融入性相對較差。這部分高校教師對于新課標所倡導要求的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利益這一教育理念置之不顧,使得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能夠真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為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在現實的體育教學過程中,要真正將學生作為體育教學的主體,切實考慮學生的利益,讓體育教學服務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視為教學的中心,根據學生的現實情況來具體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法等等。在教學過程中應改變以往高高在上的角色定位,需要真正的融入到體育教學過程中來,與學生共同進行基本的身體活動和項目練習。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存在與魅力,力爭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使班級的全部學生真正動起來,進行必要的身體練習,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體育教學,教育體系,高校體育
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主要是以教為主,常被高校體育教師采用的主流教學方法主要有講解法、示范法、預防與糾錯法等,這些教學方法的采用一定程度上講對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確實具有一定意義。但從小學到大學總是采用相同的教學方式,則其教學過程也會在很大程度上重復小學以及初高中的教學過程,一般教育情況下,教學內容相同,教學方法相同在其最終的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便會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共性。由于之前學生在小學教學、初中體育教學以及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其教學內容存在一定相同點,均是足球、籃球、武術和田徑等,在教學方法基本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則教學過程基本一致,使得學生在高校體育學習過程中感到索然無味,體會不到任何新意。因此為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完成必要的教學任務,則必須向教學過程要效益,而教學過程的提升則首先需要提升教學方法,因此,在現實的體育教學過程中需要改變一些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轉而注重一些學生很少接觸的合作式學習方法、發現式教學方法以及探究式教學方法等,來提升體育教學過程質量,來帶給學生一些新奇的感受,跟好地讓學生融入到體育教學過程中來,以提升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完成教學任務。
高校體育課程,面向的對象主要是學生和教師,再加上評價的技藝性,以及復雜性,使得形成性評價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顯得相當重要。體育教學的過程,不是教師單方面的活動,也不是學生跟人的意愿,而是師生雙方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的過程,使得雙方在教學中相互發展的方式。為了使形成性評價在體育教學課程中順利進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診斷體育運動的技術、目標要明確、評價方式要多樣性,以及評價的內容要豐富。
由于近些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教育架構的改革與創新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其中,當然也包括了對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在這樣一個大的社會背景下,高校體育課程也有了越來越多的選擇。在我國,學生從小學到大學,掌握了不同的運動技能,這么多年的學習,當然在學生之間也會產生差距。為了能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表現如何,以及學生對學習的掌握情況能夠有一個詳盡的了解,在進行形成性評價是,要注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不能僅僅只是關注了對最后結果的評價。對學生在運動技能的各個不同項目的差異進行評價,才可以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對于如何對運動技能進行初期的診斷,教師除了要根據考試的大綱進行,還要考慮到學生對運動技術的掌握和熟練程度。只有這樣,才能使得這整個的評價體系更加公平和合理。
教育的目標是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在我國,隨著教育體系的改革,高校的體育課程的目標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最初的,進行體育鍛煉是為了保衛國家;到現在的,是為了個人的身體健康。根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行為,以及在學習中的表現。然后,再在實施形成性評價時,要有明確的課程目標,以便于對學生的行為表現可以進行評價與比較。在當前,高校的課程目標可以分為:社會適應目標;身體健康目標;運動參與目標;心理健康目標;運動技能目標。在高校的體育教學中,由于目標體系的多樣化,使得形成性評價的任務變得十分艱難。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新的課程目標體系促使體育的教學過程要做對課程目標進行更為詳細的劃分課程目標,使得整個評級啊體系更加具體、客觀和全面。
在傳統的教育體系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有教師一個人說的算,這使得評價的效果帶有一定的偏見性。新的課改之后,教師評價、學生互評,以及教師評價顯得同等的重要。其中,學生在進行自我評價是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如果教師想要了解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態度,可以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采用理論作業的形式來分析;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掌握程度進行自我評價。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一定要做到全面、客觀和準確,不能使得對學生的的評價與學生的現實狀況有太大的出入。當然,學生在進行自我評價時,同樣的,也要做到全面。
作為開展形成性評價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對評價目標的細化是很重要的。在把目標細化為內容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把最后的內容簡單的劃分為:課堂表現和運動技能水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用一些比較詳細的細節來豐富形成性評價的內容。其中,課堂表現表現出來的主要是非智力因素,比如說,學生在借還體育器材時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對于教學的參與程度,以及對于技能較差的學生是否積極輔導等等這些內容都可以成為形成性評價的內容的組成部分。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之后,再對學生進行評價,因為評價的結果會對學生以后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受到重大的影響。同時,形成性評價的豐富的內容也會影響到學生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