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數學教學的新改革中應該如何設計呢,通過哪些科學的方法來呢,怎樣能使數學教學更好的被學生所利用接受呢?數學教學的意義及影響對現在學習有何作用呢?為此本文為對科學設計教學的不同方法做了詳細的分析介紹。
摘要:傳統的數學練習設計理念將練習視為強化課堂教學的一個途徑或工具,追求的是練習終結性的實效。新課程理念認為,小學數學練習是為了重建與提升小學數學課程的意義。多樣化的練習將構成學生課內、課外、校外生活的重要生活時空。因此,我們的小學數學練習不應該是強加給學生的負擔,而應該是學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的一種自覺的生活需要、學習需要。
關鍵詞:數學教學,教學管理,論文發表
一、教師要端正設計練習的思想 很多教師認為,數學練習的目的就是為了鞏固
新學習的知識。于是,大量重復的設計練習題,練習課上成了做題課。這樣做不但加重了學生的負擔,而且與教師自己理想的結果背離,事倍而功半。殊不知對于小學數學來說,一道好題的價值在于它能夠給予學生除了題目結果以外更多的東西,數學的思想方法,價值體驗等等。因此,教師要端正設計練習題的思想,為學生設計一些符合學科的本質、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的練習題。
論文網推薦:《中國數學教育》,《中國數學教育》是中國教育學會中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會刊,正式創刊于2003年1月,由中國教育學會中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和遼寧北方報刊發展中心共同主辦。《中國數學教育》遵照“推進中學數學教育改革,探索中學數學教育規律,為提高中學數學教師教學科研水平和基礎教育質量服務”的辦刊宗旨,密切配合基礎教育的中心工作和中國教育學會中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的研究課題,交流我國中學數學教學改革經驗,幫助廣大中學數學教師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掌握數學課程標準,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和方法,探索我國中學數學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切實提高中學數學教學效率,全面提高中學數學教學質量,以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人才培養的需要。
二、練習題由統一規格向存在差異轉變,體現練習的層次性。
眾多周知,學生之間由于智力、基礎等方面存在個體的差異,小學數學練習的目的、內容、方法應該因人而異,練習題的設計應能體現分層要求,既有基本題材又有拓展題材,讓后進生“吃得飽”,又讓優生“吃得好”。練習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加強分類指導。任何時候,任何班級,都會有差異。在練習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既要照顧大多數學生,又要兼顧不同學生的需要。讓練習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練習,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三、有模仿性的基礎練習轉向創造性的思維練習。
練習課是繼新授課之后以學生練習為主要內容和形式的一種課堂教學,它是新授課的補充和延續。所以,練習是全面完成數學教學任務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正因為如此,有的教師所設計的練習就是比著葫蘆畫瓢。模仿新授課所講知識點,為學生設計一些類似的題目加以練習。這樣雖然鞏固了新知識,但對于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廣闊性發展起不到一點作用,題型稍微轉變一下,學生照樣不會做。因此練習題的設計要有模仿性的基礎練習向創造性的思考練習轉變。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設計多維性練習,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2、設計變異性練習,培養求異思維能力;
3、設計比較性練習,培養聚合思維能力;
4、設計推理性練習,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5、設計質疑性練習,培養批判思維能力;
6、設計擴展性練習,培養創造想象能力;
7、設計模仿性練習,培養遷移應用能力。
四、數學練習題的內容要體現趣味性和應用性
數學練習題的設計,應創設豐富的學習情境,以利于學生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要突出練習的趣味性、應用性。
1、突出練習題的趣味性。
提高練習的趣味性,寓練于樂,練中生趣,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而且能夠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效地提高練習質量和效果,真正達到練習的目的。
例如:我在講完《面積和面積單位》時,出了這樣一道練習:
小紅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后,回家寫了一篇數學日記:“白天,我坐在高約4米的椅子上,認真聽老師講課,并不時的舉起面積約1平方米的小手,積極發言。得到老師的表揚時,我還不時的露出了兩個可愛的小酒窩和幾顆面積約1平方分米的門牙;到了晚上,我睡在面積約3平方厘米的床上,做著各種奇怪的夢。”
學生看完后,哈哈大笑,我故作驚訝的問:“笑什么呢?”學生爭先恐后的一一找到了小紅日記中的錯誤。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既做了練習,鞏固了新知識,有興趣盎然,了在其中。
2、突出練習題的應用性。
在數學練習課中,每一個小小的練習都要考慮它的作用、目的,是否必須要練習,是否有效。只有設計出真實有效的練習,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讓學生用繩子和標桿測量學校操場的周長,畫出操場的方位圖;根據地圖算一下兩個城市之間的實際距離等可操作性的實際應用,有利于發展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通過觀察、收集、記錄他們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和“數學例子”,并用數學的觀念和態度去解釋和表示事物的數量關系。他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把收集到的問題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它,就不再單 純是背誦和記憶書本上現成的知識,而是實實在在的“解決問題”了,通過問題的解決,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并且在此過程中學到了數學的思想和方法,也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五、練習課課堂教學要與學生的反饋相結合。 教學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任何有目的的行為都必須實行控制,免使行為偏離目標。為此
,我們在練習課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針對新課后學生出現的主要問題,組織反饋練習,同時加強課堂巡視,搜集信息,及時“調節”。每次練習,都必須嚴格要求,練習課結束前要求學生根據練習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學生通過解題后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練習課所涉及的解題和技巧。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和深化。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探索、練習和交流時間,避免“匆匆過場”的現象。
六、練習內容與生活緊密聯系
數學來源于生活,有應用于生活。 《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智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在練習課中,讓數學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以學生的生活經歷為主體,營造豐富的、生動的、真實的數學學習氛圍,賦予數學學習鮮活的現實意義。這樣,學生不但會感覺到數學的親切,更會對此產生興趣。練習的內容設計要從學生的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尋找富有生活情趣的數學習題。讓他們體驗到數學的內在價值,做到學以致用,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欲望,促進學生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