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當前英語教學中的新應用管理制度有哪些呢,應該從什么方向來加強對英語教學的新改革管理呢?本文是一篇英語教師論文。文章對現在小學的教學改革開展得豐富多彩,培養出來的學生注重個性化發展,中學老師對此應持認同態度,不要一味地責怪學生小學基礎打得不牢靠,這應是小學教育與中學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脫節導致的。這個矛盾不解決,就無法談及初一學生的主動學習。所以要引導他們進入狀態,中學教師面臨著很大的壓力。
摘要:許多家長甚至教育者都認為,小學生進入初中學習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其實,對于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心理仍然處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獨立、半依賴的狀態,而且學習環境、學習內容、學習要求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學習環境的改變,學習內容的增加,學習負擔的加重,對學習態度和學習興趣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因而出現了一些不適應。初一新生的生理和心理還處在小學生階段,我們需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和形式,而不僅僅是學習的內容和結果,因此,作為中學教師不能完全用中學生的要求和方法,要求這些中學的“小學生”,更不能用單純的知識訓練方法來對待這些剛進入中學校門的“小學生”,應該了解他們小學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靈活施教,才能真正使學生有效地適應中學教學。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習,英語教學方式,英語教師論文
九年義務教育表面看僅僅是六年級升到七年級,其實學生很難在短時間里進入中學的學習狀態,不少學生向師長抱怨“中學讀書太累”。中小學的教學其實是一個整體,新教材也充分考慮到了這種連貫性,各項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的身心能夠更自由、更具個性地健康發展。目前存在這種矛盾只能說明改革還不完善。在改革過程中出現各種不適應是正常的,當務之急是要探討怎樣有效地遏止這種現象的繼續延伸。如何提高學生的適應性呢?
論文網推薦:《外語教學與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報,原名《西方語文》,是我國外語界第一家學術期刊,創辦于1957年6月。起初每季一期,1959年第1期始為雙月刊。自1959年第4期起,更名為《外語教學與研究》。1962年第1期起復為季刊,出至1966年第2期。此后因文革而???2年,至1978年9月恢復出版,刊名仍作《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年起,刊期改為雙月。
1.要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以中小學生學習英語為例,小學生對背英語兒歌、唱英語歌曲、做英語游戲、進行情景表演、觀看英語音像等形式多樣的英語教學手段持歡迎態度,并樂于參與,認為沒有增加過重的課業負擔;初一新生已具備了初步的英語聽、說、讀、寫和日常基本會話能力,掌握了基本語音語調知識,并養成了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為繼續學習英語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其英語讀寫能力遠遠高于同年初中開始學習英語的學生,并且口語優勢非常顯著。進入初中階段后,應進行摸底測試,從中分析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掌握情況,找到小學在教育教學中對中學所產生的負遷移的教學內容,根據大綱要求,與初中知識技能銜接起來。
2.交流經驗,制定、實施切實可行方案。在清楚銜接教育的薄弱點后,中小學教師應進行交換聽課,了解對方教育教學的現狀,摸清各階段銜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切磋方法,探索方式。中小學教師在切磋交流的基礎上,制定出銜接教育的方案,按此方案,中小學教師積極參與方案的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方案,不斷積累經驗,為初一新生的適應鋪條路。
3.改善學生學習心理品質。根據素質教育思想,要把培養學生掌握英語的交際功能和英語教學的素質培養功能結合起來,必須重視學生發展的年齡特征,隨著教學內容的差異,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也相應變化,以學生的學習心理以及規律為依據, 既注意學生學習心理品質的發展,又要重視學生學習心理的變化。不同年齡學生在思維發展上有不同的特點,小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機械模仿,憑興趣,缺乏獨立思考和主動性,而中學生學習往往側重于學習的主動性和自學能力。作為教師應確立各階段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適應新的學習環境。隨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興趣的提高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與此同時,必須使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學好英語。
4.不斷改進教法,采取先進教學技術,靈活進行施教。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初一年級的學生心理和生理發展還處在小學階段。因此,教學方法須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應采用靈活多樣、有趣生動的教學方法。同時還可借助圖片、卡片、錄像、多媒體等輔助教學, 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教學內容應聽、說、讀、寫相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和知識結構的完善。
5.培訓合格的英語教師,培育優秀學生。英語教學內容要有實用性,英語教師應采用一本教材為主、多種教材輔助的方法,遵循學生語言習得規律和英語教學規律,創設一個適合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良好環境,實現基礎教育階段英語基本過關的目標。其次,要加大對英語教師的培訓力度,每年能派遣一批英語教師到英國、美國等國家進行一段時間的教學培訓;每年都接受一批來自英國、美國的青年教師到中小學任教,將會有力地促進英語教師語言交際能力的提高。
總之,讓學生適應初中階段的教學,是一個長遠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共同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