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教學難點是指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學重點就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教師備課要掌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效率。本篇教師職稱論文發表分析了小學數學課教師在掌握教學重難點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辦法。
推薦期刊:《小學教學·數學版》創刊于1980年(曾用名《小學青年教師》),是一份以小學教師、教科研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的教學輔導刊物,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為“雙效”期刊,入選中國期刊方陣,具有理論先進、內容豐富、資料翔實、信息快捷、形式活潑、風格新潮等特點。
備課時,把握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無疑會決定教學的方向和過程。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問題一:忽略重難點。有些教案上,往往找不到教學重難點這一內容。了解原因,會聽到如下的觀點:教學重難點寫來干什么呀?寫不寫重難點,還不是一樣上課?
問題二:模糊重難點。有些教師由于吃不準教學重難點,因此在制定教案時采取模糊化的方法,認為教學目標的內容就是教學重難點,或把教學重難點合在一起表述,或干脆避開不寫。
問題三:找錯重難點。有些教師找錯了重難點,如把一些細枝末節當作教學重難點,把學科教學的大目標當作教學重難點等。
上述種種狀況,毫無疑問會影響教學過程、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那么,怎樣去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呢?這要從什么是教學重點,什么是教學難點講起。
1.教學重點
所謂教學重點,就是教學的最重要之處。稱得上最重要的,就是指一節課的教學中,某個(或幾個)教學目標的實現,能在學生知識體系建構、數學技能形成、思維能力發展、活動經驗積累等一個(或幾個)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樣的教學目標達成點,就可以叫做教學重點。
比如,“長方體的認識”一課中,“掌握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是“長方體和正方體”整個單元的基礎——后續的棱長總和、表面積計算、體積計算等,都離不開這個最基礎的知識。因此,它就是“長方體的認識”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再如,“乘法分配律”一課,學生在四年級學了這個運算定律之后,無論是在五、六年級還是初、高中的數學學習,無論是在將來的生活中還是工作中,相關的計算情境會經常遇到,而這一定律則將隨時隨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同時,學生學習這一定律時所感悟到的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更能夠在他們今后思維能力的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經歷數學建模的過程,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結構”,自然就是該課的教學重點。(注:對乘法分配律的靈活運用是下一課時的重要目標)
所以,更直接地講,一個教學目標點是否應確定為教學重點,我們只要對照以下標準:它是不是單元教材的核心,是不是學生后繼學習的基礎,是不是將來要被學生經常運用,是不是在學生思維發展中起重要作用……
從上也可見,教學重點可從不同的層面來闡述,有些指向于雙基(如掌握長方體的特征),有些指向于思想方法(如經歷數學建模的過程),這樣的情況在實際教學中很常見。再舉一例。“平行四邊形面積”一課,“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和運用”就是教學的重點——雙基層面;“轉化思想的滲透”——思想方法層面,毫無疑問也是教學的重點。我們在制定教案時,不同層面的教學重點都應該予以呈現,并以此來指引教學的具體實施。
需要說明的是,教學的重點是教材根據課標的要求,根據學生的能力,有意識地、科學地分置于整個教材體系中。因此,教學重點的形成,跟教材體系和數學知識內在的邏輯結構有關,是客觀存在的,對每一位學生而言都是一致的。
2.教學難點
所謂教學難點,是指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理解和掌握起來比較困難的知識點,或是容易出現混淆、錯誤的問題。大而言之,如數論的知識、代數的知識;小而言之,如抽屜原理的理解、三角形畫高方法的掌握等。
教學難點的形成與學生的認知緊密相關。我們知道,在學習中,要把新知識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從而擴大原有的認知結構,這個過程叫做同化(即以舊的觀點處理新的情況)。如面對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新問題,學生可調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老經驗來應對,這就是同化,能同化的內容往往不難。但是,在學習中,經常會遇到新知識不能被原有認知結構同化的情況,此時,我們就要調整乃至改造原有的認知結構,以適應新的學習內容的需要,這就叫做順應(即改變舊觀點以適應新的情況)。
比如,學生在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時,因為以前的經驗是依據口訣直接想到商(如25÷3),“造一層樓”(豎式只有一步)就可完成豎式計算。因此,當遇到42÷3,需要先算十位再算個位,豎式要“造兩層樓”(分兩步計算)時,學生就束手無策了。他們要么只寫一步就難以寫下去(圖1),要么沒有過程就直接寫出了答案(圖2)——這就是他們原有認知結構的直觀體現。此時,若要學習順利進行下去,學生唯有改變已有的認知結構,以順應新的情況。
可見,需要通過順應來學習的內容,跟學生已有認知結構沖突比較大,學生往往需要費周折來應對,這樣的內容就應當作為教學的難點,如上例中算法的掌握。
因此,要找教學難點,一般我們可以對某個知識(技能)加以分析,看學生是否有可能用已有經驗來解決。如果是學生不可能(或很難)用已有經驗來解決的,這個知識(技能)通常就是教學的難點。
當然,有些知識、技能,包括思想方法,不一定是學生要改變認知結構來學習的,但也會是教學的難點,因為這個知識、技能或者思想方法,實在是比較復雜。比如,除數是兩位數除法中的試商,“植樹問題”中各種實際問題的解決等。
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有些課不一定有教學難點,因為它的知識(技能)并沒有符合上述的特征。實際上,教學的重點也不是每節課都有的,有些課內容非常簡單,那就談不上教學重點。另外可以想見,教學重點和難點有時會發生重疊,即教學的重點也就是教學的難點,如前面講到的“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結構”。這時,我們就可以用“教學重難點”一并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