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教師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應充分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生活背景進行形象還原,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充滿生活化樂趣,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從而樹立正確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鑒于此,文章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對小學數學應用意識培養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意識;培養策略;研究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實施,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注重學生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還要注重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這樣才能夠滿足時代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是學生義務教育階段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一、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學生應用能力的現狀
(一)缺少數學知識應用意識
在學生教學的應用能力培養方面,存在著缺少數學知識應用意識的情況。當前,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對于應用意識并不是很重視,往往主要對理論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而對于將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這一問題并不是很重視,忽視了生活和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性。由于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思維方式比較簡單,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比較難理解,導致他們缺乏學習的興趣,很難將數學知識有效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缺少教學實踐活動
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比較缺少教學實踐活動,所以就會產生當前的困境。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比較缺少實踐性的教學。一些數學理論知識具有比較強的理論性,如果只是讓教師對這些內容進行講解,那么學生很難對這些內容進行理解,所以也就會具有比較差的應用意識。這樣,學生就很難對知識進行理解,同時教師也很難將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進行培養,所以需要不斷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二、小學數學應用意識培養策略
(一)創新使用課本教材
構建主義認為,小學數學教學應該是在一個開放、寬松的環境中進行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再提供一些素材,學生自己進行數學學習活動。因此,教師需要準備必要的教學素材,將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融入教學當中。在現有的數學教材中,部分教學案例設計較為陳舊,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脫節,導致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設計并不感興趣。因此,教師要創新使用教材,調整教材教學內容,將學生生活實踐中有趣的問題融入其中,豐富教學素材,將枯燥的數學教學素材轉變為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踐場景。
(二)優化數學課前活動設計
在具體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相關教師需要對教學中數學生活化的特點進行有效結合,對課堂課前活動進行更加精巧的設計,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并對數學知識的由來進行充分的了解。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在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來源了解的同時,也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充分的利用,對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激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為學生增加經驗。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平均數時,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收集家里的筆,然后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組,引導學生對筆的數量和學生的年紀進行統計。然后,在完成統計工作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家庭成員年齡進行統計和計算,幫助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學習平均數的意義和作用。通過這樣的課前互動,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對平均數的內涵進行充分的了解,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學生對平均數的記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夠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增加教學的多樣性和生動性,促進知識由抽象變得更加生動直觀,從而促進學生的理解。
(三)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因素
現行的小學數學教材編排科學,符合現代教育要求和學生發展需求,是教師進行數學教學的主要依據。因此,教師應立足教材,進行細致研究與分析,充分挖掘其中的生活化因素,并以此為教育契機,對學生實施生活化的教學。例如,教學“面積”一節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家庭裝修場景,引導學生通過對面積計算的學習,幫助家長計算房屋面積、裝修材料用量,同時,引導學生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因素,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進而構建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正確聯系。
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作為數學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借助自身的專業知識,以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為目標開展數學教學。
參考文獻
[1]王嬌嬌.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意識培養策略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6):59.
[2]陳麗婷.小學數學應用意識培養的策略初探[J].名師在線,2018(08):26.
[3]翁加全.小學數學應用意識培養的策略初探[J].新教師,2017(10):62-63.
推薦閱讀:模糊系統與數學論文發表屬于什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