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積極推進是當務之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做好以下四種課型:閱讀引導課、任務驅動課、思考探究課、體驗展示課。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其掌握閱讀方法,突破閱讀瓶頸,深入把握作品內涵,全面提升核心素養,從而使“整本書閱讀”更有效。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閱讀引導課;任務驅動課;思考探究課;體驗展示課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這對學生閱讀的內容、數量提出了明確要求。閱讀在培養人的精神素養、思維品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無須多言的。在這樣的形勢下,“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積極推進是當務之急。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際推進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比如,學生自主閱讀意識差、閱讀碎片化、閱讀時間被擠占、閱讀方法不正確等,部分教師的“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不當,一些教師缺乏“必須做”的勇氣與動力,缺少“如何做”的策略。這些都使得“整本書閱讀”教學行動的開展遠遠滯后于其理念的普及。
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提出了關于“整本書閱讀”的四種課型,希望化繁為簡,盡可能地提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閱讀引導課:激發閱讀興趣,讓學生“讀起來”
在閱讀引導課中,教師要找到整本書的一個或多個趣味點,并以此作為切人點,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粗略感知整本書的內容,從而讓學生“讀起來”。引導閱讀的方式根據不同的文本、學情,而有所不同。例如:
整本書與影視劇結合:在引導學生進行《水滸傳》的“整本書閱讀”時,可以截取并播放電視劇《水滸傳》的精彩片段。如播放“武松景陽岡打虎”“林沖風雪山神廟”“吳用智取生辰綱”等體現人物勇氣與謀略的視頻片段,拉近學生與作品的距離,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西游記》《紅星照耀中國》的閱讀引導課中也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
整本書與現實結合:在《海底兩萬里》的閱讀引導課上,可以引用法國元帥利奧臺的話——“現代科學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預言付諸實現的過程而已”,展示本書的影響力,引發學生對作品的關注。到底哪些想象成了現實?學生會帶著這樣的期待展開閱讀。
整本書與教材結合:教材中經常編人一些作品的片段,或一些合集中的文章,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遇到這樣的情況,就可以將課文與整本書聯系起來進行教學。如在《朝花夕拾》的閱讀引導課上,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提到的“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導人,引導學生查找《朝花夕拾》中其他提及長媽媽的文章,如《狗·貓·鼠》《五猖會》《阿長與(山海經)》等,從而使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阿長的形象特征,體會阿長對作者的影響。同時,以阿長這朵魯迅先生生命中的花朵,激發學生去尋找魯迅先生生命中的其他花朵,并且思考這些花朵對他的思想和成長的影響。類似的可以以這種方式引導“整本書閱讀”的還有:由八年級上冊教材中的<蟬》導入《昆蟲記》的閱讀,由九年級上冊教材中的《智取生辰綱》導入《水滸傳》的閱讀。
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方式多種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最根本的還是要讓學生去讀。閱讀引導課作為四種課型之首,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此。教師開展閱讀引導,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與閱讀興趣,去除了學生對整本書的“陌生感”,使他們對整本書感到親切,甚至產生好感。學生不再對大部頭的整本書望而卻步,他們的自主閱讀意識得到很大的提升,從被動閱讀轉為主動閱讀。這樣,教師便能夠更好地開展教學。
二、任務驅動課:突破閱讀瓶頸,讓學生“讀進去”
任務驅動課可以只占一節課的時間,也可以占幾節課的時間;可以是一節完整的、嚴格意義上的課,主要教學內容是指導閱讀方法,檢查閱讀情況;也可以只是布置任務,從而以任務的完成度,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在任務驅動課中,教師主要是結合閱讀計劃實現對學生閱讀的驅動與監督。
例如,《朝花夕拾》的其中一節“整本書閱讀”任務驅動課,以《二十四孝圖》一文為切人點,首先以問題“《二十四孝圖》提到了哪些故事?對這些故事,作者又是如何評價的?”考查學生對名著的閱讀情況,同時總結歸納魯迅先生對《二十四孝圖》中的故事給予的不同評價,引導學生明白對待傳統文化,要像魯迅先生一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時明確要以辯證的態度來閱讀名著。
又例如,在《駱駝祥子》的任務驅動課上,布置閱讀任務,要求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圍繞祥子的人生起落,進行經典情節的勾連,并完成表格(部分示例,如表1):
任務驅動課以提出問題或布置任務的方式,驅動學生閱讀、思考,以使閱讀落實到實處,使閱讀過程“可視化”,使學生真正做到“讀進去”。同時,任務驅動課能夠實現教師對學生閱讀進度的把控、閱讀質量的監督、閱讀方法的指導,其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自覺性、閱讀能力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開展任務驅動課,愛閱讀、有“閱讀底子”的學生,在閱讀時能更有方向,從而能更好地把握重難點,收獲合理的閱讀方法;而不愛閱讀、自主閱讀意識較薄弱的學生,則能慢慢走進閱讀,對“整本書閱讀”產生興趣。總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可喜的發展。
三、思考探究課:把握作品價值,讓學生“讀通透”
“整本書閱讀”教學受學生閱讀時間、探究精力的限制,要想做到面面俱到的分析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初中生由于受年齡和經歷的限制,往往無法從整體上把握作品,對作品主題的思考往往也比較輕淺,無法真正把握作品的思想內涵,對整個作品的體裁特點、藝術特色也會疏于概括。
推薦閱讀:發表素質教育論文怎么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