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國現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論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陶行知先生的理論與物理教學中的核心素養息息相關。本文將以物理課堂中的“大氣壓強”為例,闡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研究。
關鍵詞:陶行知; 生活教育; 物理教學
一、生活教育理論的內容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也是陶行知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活教育理論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個基本內容。“生活即教育”是看作對教育本質的一種詮釋、“社會即學校”是教育的涵蓋范圍、“教學做合一”是教育的方法,三者緊密相關、相輔相成。
1.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認為:“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的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教育的意義。因此,可以說生活即教育。”生活不能離開教育,教育不能離開生活。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生活對于教育產生的影響,換句話說,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往往會啟發教育,結合生活情境進行教育,往往使學生更能理解教育的內容和作用。以情景引入是物理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方法,我們提倡情景引入,更能引起學生的認同感、提高學生的參與感。生活、物理、社會三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生活處處有物理,在生活中留心觀察,發現一些神奇的物理現象,更有助于學生拉近個人與學科之間的距離感,達成良好的學習效果。總而言之,生活和教育不是簡單的等同關系,它們既相互滲透,又不可分割。
2.社會即學校
學校就是社會,社會即學校。雖然學生每天的在校時間都遠遠多于在外面的時間,但是教育本身不僅僅是在學校里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品德、良好的習慣,以及以后在社會中的生存技能。教育本身就帶有一定的社會屬性,所以在學校就要為將來學生社會化而服務,為培養學校的人才而服務。物理學習可以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將來成為高科技應用人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努力奮斗。生活和教育是一體的,即到處是生活,到處是教育,社會是生活的場所,社會也是教育的場所。所以,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大學校。教育是借助學校教育的形式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起來的整體教育,是“活”的教育。
3.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是陶行知在批判脫離生活、脫離實際的傳統教育的弊端,不斷提出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逐步提出并形成的。其主要含義是: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子;事情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和學都是以做為中心。教學做三合一,主要意思就是要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更是說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書本上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熱點及社會實踐相結合。教就是日常教學完全可以多做實驗,進行實驗創新,讓學生動手操作;學就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掌握知識與能力的應用,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加強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物理教學的靈魂就是實驗操作,所以在與書本理論知識相契合的情況下,一定要經常做實驗。總之,陶行知的教育論是建立在“實踐第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離開了“做”這個中心就達不到教學的目的,就無從掌握知識,只能靠死教、死學知道一些沒有什么用的知識。
二、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下物理課堂教學研究
1.生活即教育——生活小制作激發學生興趣
在新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沒有概念,因此要多做實驗引起學生的興趣。實驗的選擇也有一定的技巧,我們可以盡量選擇一些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就“大氣壓強”這節課來說,我是這樣引入的:
教師:俗話說人往高處走,這句話的下一句是什么?
學生:水往低處流。
教師:水一定往低處流嗎?
接下來開始我的演示實驗,實驗現象:水往上流。這是為什么呢?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實驗器材:燒杯、吸管、玻璃缸、礦泉水瓶、帶顏色的水
【設計意圖】:八年級學生注意力不能很集中,因此在課堂伊始,我采用做實驗的方式,能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同學疑惑不解時,我會提示學生大氣壓強是否存在,從而導入課題。
我認為這樣引入的優點是:傳統思想是“水往低處流”,我的第一個引入實驗與傳統觀念不符合,打破了學生的固有認知,引發了學生的思考:為什么水會往高處流呢?從而在一節課的開始引發學生積極探索的欲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引入了大氣壓的概念之后,我緊接著又設計了兩個非常容易操作的實驗:
(1)“塑料瓶”變癟了實驗
實驗器材:塑料瓶、熱水
(2)“紙杯覆水”實驗
實驗器材:玻璃杯、水、硬紙片
以上這些器材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器材,體現了物理學習的生活化。在日常教學中,由于受到中考指揮棒的影響,總是有很多的習題課,這是應試教育下所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將習題與生活相結合,避免習題教學的枯燥無聊。
習題教學生活化這種模式,可以使課堂氛圍出現新的變化,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的學習方式告別傳統意義上的“你說我聽”,而是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成為課堂的主體,使這節課成為了具有生命的課堂。例如:
下列圖例能說明大氣壓強存在的是( )
A.書包帶較寬 B.熱氣球升空 C.水壩下部較寬 D.吸管吸飲料
這個題目中,吸管吸飲料可以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那什么時候吸管不能吸飲料呢?我們可以制作兩個一模一樣的瓶子,一個端口密封,一個不密封,在講到這個題目時,請學生來吸飲料,這必然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于這部分內容知識點也能夠掌握。與此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讓習題課不再那么枯燥無聊。
推薦閱讀:核心藝術教育期刊征稿《音樂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