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在如今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里,出現了很多新奇的事物,教育也在大環境的推動下得以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教學理念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來說,其已然進入了一個十字路口,需要教師在各方面進行綜合考量,既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又要提升學生學習成績。這就需要教育者改變目前的教學方式,積極創新。筆者經過仔細探究發現,將微閱讀引入初中語文教學中有助于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在增加學生閱讀量、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實現教學目標。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語文教學;微閱讀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量的重要性
隨著教育的多次改革,課本知識也越來越傾向提升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素養。引導學生從小進行課外書籍的大量閱讀,可以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幫助他們養成較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學生也可以接觸到方方面面的知識。在科技的推動下,初中學生大都擁有電子產品,習慣于通過電子產品獲取知識。學校可以抓住這一機會,通過手機推送一些簡短的、有趣的閱讀材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其閱讀量。
二、微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結合課內知識,給學生推送相關小文章、短視頻
語文課本中的課文都源于生活,但在教學中,教育工作者都習慣于將課文與生活分割開來,導致學生理解能力越來越差,閱讀時也無法和作者產生共鳴。教師在講課文前可以利用科技引導學生了解更多東西,例如教學初一年級課文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時,教師可以借助平臺給學生推送一些簡短的視頻。教師也可以推送記錄老舍的人生經歷以及社會背景的簡短文章,引導學生閱讀。學生通過閱讀這些簡短的文章可以有效緩解其自身的學習壓力,提升閱讀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設計生動有趣的文章內容,提升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繼而每天去閱讀。教師通過前期信息化技術的導入,可以幫助學生可以更加充分地理解文章,并且了解生活中的濟南,掌握文章的寫法。
(二)教師立足課堂內容,延伸課外閱讀
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動力,學生大多喜歡有趣熱鬧的氛圍,教師可以不定時地開展微閱讀活動,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例如《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比較重要的一本書,里面包含了很多個性鮮明的人物,也是初中階段必考的書籍。很多學生會認為書本太過于枯燥、冗長,有點排斥且沒有耐心看。教師在此時就可以舉行閱讀大比拼活動,通過視頻、圖片的引入介紹《朝花夕拾》這本書,也可以把相關片段視頻引入進來,讓學生感受當時的社會背景,通過視頻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接著,教師就可以每天為學生安排學習任務,如推送《朝花夕拾》中的片段等。學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正確使用電子設備,善于借助手機了解相關知識,體會魯迅筆下人物的“喜怒哀樂”,增加學生在休閑娛樂時候的閱讀量。待學生看完整本書后,教師也可以試著舉行一個分享會,先做好示范,將自己讀書時的感受和學生分享,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分享自己看書的一些感想,增加對于書本,對于閱讀本身的理解。微閱讀活動中能有效幫助學生減輕工作壓力,學生也可以通過圖畫、視頻更好地理解書中內容,充分表達自己的感想,分享在書中獲取的一些道理,從而培養自身的思維能力。
(三)通過微閱讀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閱讀和作文是一體的,我們學的每一篇課文都是一篇優秀的作文,里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的習作方法。教師在講課文的時候,可能會使部分學生感到很枯燥,這是因為教師面臨的學生不同,不能在課堂中同時兼顧所有學生。為此,教師可以豐富開展微閱讀的教學方法,通過適當的方式引導學生回顧學過的課文,并以其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也有利于學生掌握寫作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
(四)利用微閱讀將課內和課外進行融合
教師要幫助學生將課文中學到的東西應用到課外閱讀中。如今在考試試題中,課外閱讀的占比量愈來愈大,教育者也應當注重拓展教學內容,將課內和課外的知識進行有效融合。教師可以將兩篇文章進行對比整合,從而讓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文章的思路。例如在教學八年級課文《藤野先生》時,教師可以利用微閱讀的技術,準備藤野先生的圖片以及魯迅當時的社會背景圖,透過視頻、圖片,增強學生對于社會大環境會的了解。之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找到關于藤野先生的幾件事情并概括出來,將刻畫藤野先生人物描寫的句子也展示出來。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電子產品,給學生推送一些類似的文章,例如課外閱讀《老人翁》,這篇文章的思路與《藤野先生》有相似點,教師可以用微閱讀讓學生去理解和感知。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作者的寫法,并嘗試將此方法運用于實際中,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教師在引入課外內容時也可以適當出示圖片,讓學生找文章中的重點句子,理解文章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利用現在的科學技術對課內外閱讀知識進行融合,可以保證學生清晰把握知識點的應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將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進行應用。
(五)利用微閱讀給學生傳授閱讀方法
不同類型的文章涉及的方法也有所不同,記敘文概括主要內容、體現中心思想的方法與說明文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有較大差異。教師在講解每一種類型文章時,可以引導學生厘清文章的知識脈絡,并且將每一個知識點的方法列清楚,通過微閱讀給學生進行推送。例如教學《風箏》這篇記敘文時,教師就要把記敘文涉及的知識點列出來,例如記敘文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通過手機推送的形式引導學生閱讀、找重點,繼而引出記敘文主要內容概括的方法:教師還可在教學中使用“要素綜合法”,將記敘文的六要素綜合到一起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師應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自己對知識進行總結和概括,及時解決問題。恰當的方法和知識邏輯有助于加強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教育活動不僅局限于課堂,也可以在課外開展。新時代在推動社會發展,也在推動教育進步,在日常教學中引入微閱讀,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知識面,幫助他們為初中語文學習奠基。
教育這條路還很長,教育工作者也一直走在探索新型教學方法的路上。以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只要教育工作者動起來,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將可以有效改善這些問題。在如今這個大時代中,利用科學技術將微閱讀方法引入教學過程中,能有效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整體性思維以及概括總結能力。
參考文獻:
[1]朱亞麗.我如何在我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微閱讀[J].中國校外教育,2017(05).
[2]曹麗鵬.微閱讀如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J].北方文學,2016(08).
作者:汪鋒
推薦閱讀:《語文教學與研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創刊于1973年,是全國教育類中文核心期刊,也是我國最早的老牌語文刊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