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電子技術》是我院機電與電子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必修課,也是較能整合新科學、新技術、新知識的一門重要的技術性綜合課程, 是與實踐聯系緊密, 培養創新能力和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課程。在課程教學中發現, 學員往往陷入繁雜而較抽象的理論中不能自拔, 在課程學習的理解上存在較大的偏差, 即不知道學什么, 怎么學, 如何做到理論應用于實踐,更談不上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隨著電子時代的快速發展, 以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EDA 技術為主的現代教學方法應運而生, 正如火如荼地應用于教育教學之中,《電子技術》的教學也不例外。這些教學形式的應用是對傳統教學的挑戰, 也是對傳統教學的革新, 更是對傳統教學的繼承和發展。
1 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應用多媒體課件是計算機輔助教學應用最廣泛的形式之一。教學中遇到學員難以理解的概念、規律等重點知識或不便攻克的難點,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通過圖形、動畫、視頻、文本、聲音等方式加以表現。教師邊演示邊講解,將抽象問題形象化,復雜問題簡單化,既縮短了教學時間,又使得教學過程生動有趣、易于理解,這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所無法比擬的。論文參考。論文參考。例如講PN 結的形成過程和三極管電流分配和放大規律時, 都用到載流子的定向移動, 學員對載流子沒有感性認識。若利用動畫課件, 自由電子用黑色, 空穴用紅色, 像小蝌蚪游動, 相遇時消失表示復合運動等, 這樣既能把枯燥無味、難以理解的規律形象化, 也培養了學員的學習興趣, 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再如放大電路的圖解分析,一直是學員學習中的難點,教員費很大勁講解,學員還是感覺抽象,難以理解。通過動畫方式加以表現,使學員對放大電路中工作點的變化及輸入對輸出的控制過程都有了清楚的認識,花費較少的時間即可將此難點問題學懂。
2 EDA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電子設計自動化( EDA) 技術越來越成為電子業的重要開發工具,使得電子線路的設計、開發、制造過程更快更好。論文參考。EWB是90年代初推出的專用于電子線路仿真的虛擬“電子工作臺”。 它可以對模擬、數字和混合電路進行電路的性能仿真和分析。它采用圖形界面,創建電路、選用元器件和測試儀器均可直接從屏幕圖形中選取,且測試儀器的圖形與實物外型基本相似,與其它電路仿真軟件相比較,具有界面直觀,操作方便等優點。利用EWB作為電子技術課程的輔助教學手段,不僅解決了場地、設備、經費等因素的限制,避免了因誤操作而對儀器造成的損壞,而且對于某些實驗中不易觀察到的現象,也可以仿真得出。另外,通過仿真,還能加深學員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幫助他們掌握常用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測量方法,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例 工作點穩定問題
在講解工作點穩定問題時,我們只能通過原理分析溫度變化對工作點產生的影響,要從實驗中觀察此現象,就比較困難了。而在EWB中,則非常容易辦到。方法如下:
(1)輸入固定偏置電路,調節RB的參數,使Ic=1mA。方法為:
在Analysis欄中選擇Parameter Sweep(參數掃描)選項,輸入各參數如下:
元件:R1起始值:100KΩ終止值:2000KΩ
掃描類型:線性步長:10KΩ輸出節點:3
并選擇對 DC Operating Point 進行掃描 。
按下Simulate按鈕,得到集電極電壓與基極電阻之間的關系曲線。見圖1。分析可知,Ic=1mA時,Vc=9V。選取Toggle Cursors 按鈕,彈出電壓窗口,用鼠標拖動曲線上的豎條光標,并調整光標位置使Y1=9V,則對應的X1值就是Ic=1mA時的RB值,RB=1.14×103 KΩ。
(2)在Analysis欄中選擇Tempture Sweep(溫度掃描)選項,輸入各參數如下:
起始溫度:0℃終止溫度:200℃ 掃描類型:線性 步長:1℃
我們通過集電極上的電壓來反映溫度對工作點的影響。在節點欄中選擇節點3。
按下Simulate后,得到Vc與溫度之間的關系曲線。見圖2??芍?,當溫度在0℃~200℃之間變化時,Vc從9.5V變化到5.2V,即此電路中工作點是不穩定的。
(3)加入RB2、RE ,變為分壓式偏置,設定RB2=200KΩ,RE=1KΩ,調整RB的值使Ic=1mA。選擇溫度掃描,得到Vc與溫度間的關系曲線。見圖3??芍?,當溫度在0℃~200℃之間變化時,Vc從9.15V變化到8.55V,變化較小。即分壓式偏置電路中工作點基本穩定的。
仿真實驗中得到的曲線與數據,使抽象的理論形象化,大大增強學員對電路理論的理解和對電路結構的認識,增強了學員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3 學科網站在教學中的應用校園網開通后,我們就考慮如何依托校園網來拓寬教學的深度與廣度,推進教學改革。基于這樣的考慮,做了以下工作:第一方面,建立了電子信息基礎學科網站;第二,在“教”的方面,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第三,在“學”的方面,引導學員適應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學會借助網絡這個教學平臺進行學習。
在學科網站的建設過程中,我們采用了邊建、邊用、邊反饋的方法。網站的所有內容與功能都圍繞教學展開,為教學這個中心服務。通過幾次反復,網站的教學功能逐漸完善。
在網站的使用中,剛開始時,學員不習慣這種網絡環境下的學習與交流,這就需要我們去加以引導。如引導學員通過CAI課件、電子教案、PowerPoint去預習復習、整理筆記。對于較好的學員:一是可以觀看不同學校不同版本的電子教案,如模擬和數字都有清華版與分院版的,開闊了視野,克服了自卑心理,增強了自信心,更好地做到了因人施教。另一方面,通過課外輔導材料,拓寬知識面?;A較差的學員,引導他們在課堂上將精力放在聽上,課后通過課件與電子教案整理筆記,鞏固知識。網站的視頻資料中,提供了多個重難點問題講解,學員可以體會不同教員的講課風格,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視頻中的實驗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實驗環節,增加感性認識。所有這些,在現有條件之下盡可能地兼顧了不同層次學員的需求,做到了因人施教,同時,也極大地調動了學員的主體性。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有效地促進和推動了電子電路課程體系的改革, 使得電子電路課程內容的更新得以實現。我們將繼續努力, 以實現整個電子電路課程體系改革和優化的目標, 培養更多符合部隊崗位任職需要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