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積極自覺地學習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促進學生多方面素質全面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
關鍵詞:數學教學,教學發展,教學職稱論文
數學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數學推動了重大的科學技術進步。但在歷史上, 限于技術條件,依據數學推理和推算所作的預見,往往要多年之后才能實現。數學為人類生產和生活 帶來的效益容易被忽視。進入二十世紀,尤其是到了二十世紀中葉以后,科學技術發展到這一步:數 學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之間的時間差已大大縮短,特別是當前,隨著電腦應用的普及,信息的數字化 和信息通道的大規模聯網,依據數學所作的創造設想已經達到可即時試驗、即時實施的地步。數學技 術將是一種應用最廣泛、最直接、最及時、最富創造力和重要的實用技術。
一、結合實際生活學習數學知識
所謂“生活化”,就是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體會到數學不是孤立的,而是源于生活且無處不在的,數學的學習應該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礎上,學習數學就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驗生活.學習數學需要學生的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所以學生學起來會感到吃力.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單純地讓學生學習理論知識,而不注重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的感受,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教學質量下降.許多數學知識都是和我們的生活相聯系的.在生活中,我們隨處都能感受到數學的存在.當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生活中時,就會對數學產生興趣.有了學習興趣,就會有一顆積極學習的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身邊到處都存在著數學知識,讓學生從心里接受“具象”的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從而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
二、注重課堂提問的技巧
課堂提問,既要靈活、有效,又要注重學生的心理活動.首先,提問要兼顧寬泛性和指向性.對課堂所提的問題,教師應精心準備,嚴格控制好“量”,即質量和數量.因此,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教師要有一定的針對性,不應該脫離教學目的,把教材內容搞得支離破碎.其次,要根據學習進程及時追問或補問.在教學中,如果說一開始的設問是啟發學生觀察,引導學生認知沖突,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某一問題的追問,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1)若學生從教科書中已經看到指數函數的定義,教師可以問:為什么要求a>0,且a≠1;a=1為什么不行?(2)若學生只給出y=ax,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類比一次函數(y=kx+b,k≠0)、反比例函數(y=k/x,k≠0)、二次函數(y=ax2+bx+c,a≠0)中的限制條件,思考指數函數中底數的限制條件.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問.李政道說:“什么是學問?是要學怎樣問,就是學會思考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遵循學生好奇、好問、愛表現自己、愛受表揚的年齡特點,給學生提供多種機會,讓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問題.
三、突出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數學課程是一門連貫性極強的學科,每一節課的知識點環環相扣,且每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緊密聯系.高中數學作為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銜接的課程,其連貫性更為明顯.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突出出來,這不僅是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也是數學學科層層學習的必然要求.例如,在講“橢圓與橢圓標準方程”時,教師要首先明確教學目標,然后確定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來設計教學方案,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在課堂上有重點、有目的地開展教學,堅持直觀化教學原則.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相比,高中數學學科最大的特點是邏輯性強、抽象性高.對高中數學知識的教與學,一方面需要學生的思維逐漸由具體向抽象轉變、發展,另一方面需要教師盡可能地將所授知識形象化、直觀化.例如,在講“指數函數的性質”時,教師可以以函數y=2x為例,利用描特殊點的方法,得出圖象;然后,以函數y=12x為例,同樣也利用描特殊點的方法,得出相應的圖象.最終將兩個函數的圖象繪到一個坐標圖上,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此類函數具體的分布態勢,最終可以使學生直觀地得出與指數函數有關的性質.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漸進性地改善教學方法或教學模式,將抽象的數學問題直觀化、形象化,逐步實現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空間的開放化,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總之,新課程改革下數學教學過程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新課程,教師要樹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掌握新的專業要求和技能.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嘗試,根據學生發展以及學科發展的要求,改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從而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