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近來中國一線城市房價領漲,又引起各方關注。深圳上海甚至推出針對假離婚獲得購房資格的專門舉措,足見炒房形勢之火熱以及相關部門堅持執行房住不炒政策的決心。
從2001年左右開始,中國針對房地產的調控大約已經進行了20年。這20年圍繞房地產的博弈史可以給人們提供很多啟示。一個基本的規律就是,任由房地產市場自我發展,肯定容易陷入野蠻生長的亂象,監管是為了房地產市場更好更健康的發展。與此同時,中國房地產市場在一直面臨監管高壓下的蓬勃發展的歷程,說明監管總是在一系列的基本面因素和一定的系統框架內發揮作用,總要受到這樣那樣的掣肘。
因此,判斷此輪調控的效果和房地產市場的走勢,也需要用系統工程的視角綜合考察長短期結構性因素,并拉長時空維度加以考量。
從資金面而言,監管層因為需要在穩增長和防范金融風險方面繼續拿捏以維持一定程度的動態平衡,不可能猝然緊縮流動性,而會更多選擇以窗口指導的方式直接定向針對房地產貸款發力,所以對一部分資金不太充足的剛需群體的購房需求會有所抑制,但對投機需求的打壓效果仍有待觀察。
此外,由于海外疫情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加之全球范圍內民粹主義和經濟民族主義的持續高漲,一部分海外置業的需求會出現回流,這也會導致投機和投資需求的階段性高漲。
自去年以來持續發酵的關于中國南北經濟發展落差及其帶來的城市發展前景的討論,無疑也會對人們用腳投票選擇職業和置業目的地產生較大影響,從而直接助推一線城市的房價,并間接推高其漲價預期。
而疫情期間不同城市公共管理水平的差距所引發的討論,自然也會起到類似的作用。經濟越發達,城市公共投入資金面越足,公共管理水準和社會福利水平越高,然后越能吸引人才推動城市進一步的發展,這種良性循環的態勢和與之相反的走勢,不僅越來越明顯,還經過媒體的討論被放大。這也成為一線城市房價的非預期加持效應。
反過來看那些能夠平抑一線城市房地產價格上漲并分流房地產價格泡沫的舉措,無一不需要較長時段才能夠真正發揮作用。比如都市圈和城市群戰略的推進,假以時日自然會緩解核心大都市的就業和住房壓力,但目前除了在城際交通便利化等硬件方面有待完善,各種公共資源方面的配套更是有著較大提升空間,而實踐證明只有科教文衛等資源落差不是很大的情形下,對人群及其相關就業住房等需求的分流才會得以實現。
以養老為例,可以預見的是,考慮到相關公共資源的落差,指望大城市老年群體去三四線城市養老,從而為年輕人騰出更多的發展空間,實現人群和區域生產力水平更優化匹配的愿望,近期內注定難以實現。階段性而言,隨著區域交通的一體化和都市圈及城市群戰略的推進,反而更可能會出現已經安下家來的中青年群體將父母老人從三四線城市接入大城市的現象,這無疑也會在短期內加大一線城市的資源負擔,凸顯其資源稀缺程度,并進而推升其房價。
因此針對一線城市此輪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人們更需要戰略定力和耐心。在咬緊牙關堅持房住不炒底線并打出各種揚湯止沸組合拳的同時,要清醒認識到支撐和加持一線城市房地產價格的基本面因素,更多從系統工程的視角和時空維度來審時度勢妥加籌劃,短期避免政策較大幅度的起伏和房地產市場走勢的較大波動,長期而言則要做時間的朋友,因勢利導助推那些能夠平抑房價分流房地產價格泡沫的結構和系統早日出現并發揮效用,從而使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相關風險平穩釋放,進而使中國的城市化持續穩步推進,中國經濟繼續穩步增長,為“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實現夯實堅實的基礎。
推薦閱讀:農村經濟期刊投稿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