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實現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該研究基于新發展理念建立了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運用障礙因子診斷模型,以我國30個省的農村為研究對象,分析了2008—2018年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狀況及障礙因素。結果表明,創新發展和協調發展是制約我國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障礙因素診斷
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要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和關鍵領域,不僅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全面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正處于實現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及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歷史節點,因此實現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
1 模型搭建與數據選取
1.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選取障礙因子診斷模型來描述影響30個省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指標因素及障礙度。利用熵值法求得的指標權重值為基礎,通過因子貢獻度、障礙度和指標偏離度3個指標進行分析。根據障礙度診斷結果能夠識別影響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最主要障礙因素,以便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提高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具體計算公式為:
計算i個樣本第j個指標的偏離度:
計算障礙度:
計算指標類別的障礙度:
1.2 指標與數據
1.2.1 指標體系的構建 本研究立足于五大新發展理念,在對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分析中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發展”5個維度、24項具體指標的指標評價體系。各維度以及其具體指標的內涵及選取依據如下:
1.2.1.1 農村創新發展指標 創新是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當前,由于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流失,加之農民的文化水平偏低,使得農村缺乏人才,這是農村發展滯后的重要原因。農村人力資本的提升,可以為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夯實基礎,同時也有利于促進農村企業技術創新[1]。農村創新發展的指標包括農業機械化率(A11)、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比重(A12)、農林水事務支出比重(A13)、農村每萬人職業學校教師數(A21)、農村每萬人衛生技術人員數(A22)。
1.2.1.2 農村協調發展指標 協調是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協調發展的本質是消除團體內部因為利益分配而產生的矛盾沖突,用一種持續、平衡、和諧的模式發展。具體對于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而言,農村的產業結構需要平衡和協調,城市和鄉村之間也同樣需要協調平衡[2]。主要突出表現在農村一二三產業結構的協調優化發展,以及城鄉居民在消費能力水平、最低生活保障以及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實現城鄉協調和農村產業結構均衡發展是實現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也符合人民共同富裕的最終追求。農村協調發展指標包括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B11)、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之比(B12)、經濟作物播種面積與農作物總播種面積之比(B21)、產業結構合理化指數(B22)、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數(B23)。
1.2.1.3 農村綠色發展指標 農業綠色發展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經濟社會綠色轉型和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改善鄉村生產環境、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消除消費者對國產農產品質量擔憂,保障食物安全、資源安全、生態安全的需要。農村綠色發展指標包括農田節水灌溉面積比重(C11)、萬元農業GDP耗電(C12)、單位面積化肥使用量(C21)、單位面積農藥使用量(C22)、單位面積農膜使用量(C23)。
1.2.1.4 農村開放發展指標 開放是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受經濟開放政策和因素的影響很大,比如互聯網下鄉等工程為農村電商的誕生、發展壯大提供了土壤,切實帶動了我國農村致富,增加了農戶收入[3]。農村開放發展指標包括經濟開放程度(D11)、農村市場化程度(D21)、農村投遞線路總長度(D31)。
1.2.1.5 農村共享發展指標 共享是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導向。共享這一發展理念是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符合共同富裕的最終要求,是整個新發展理念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前中國城鄉二元體制依然存在,共享發展的成效如何檢驗,關鍵還要看農村[4]。農村共享發展指標包括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E1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率(E21)、農村居民非農收入占比(E22)、農村每萬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E31)、農村人均住房面積(E32)、農村小學在校生師比(E33)。
1.2.2 數據來源 數據主要來自《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財政年鑒》《中國農村統計年鑒》《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以及各省份的統計年鑒。本研究選取大陸30省2008-2018年的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數據,西藏的數據由于大量缺失,故不作為研究單元。
2 實證分析
本研究通過障礙因子診斷模型,對影響我國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按照維度和要素層面指標判斷分析主要的障礙因子。
2.1 維度層面障礙因子 由表2可知,我國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指標系統中維度層5個指標的障礙度程度和變化情況不同。從時間維度的變化趨勢看,綠色發展、共享發展和創新發展呈上升發展趨勢;協調發展、開放發展呈下降發展趨勢。從障礙度數值看,研究期間協調發展和創新發展一直是中國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影響較大的障礙因子。因此,要提高中國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就必須提高農村協調發展水平和創新發展水平,但也不可以忽略共享發展、開放發展以及綠色發展。
推薦閱讀:農村經濟發展規劃課題申報通知怎么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