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江蘇省積極實踐,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以用人單位為主體、以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為主要方式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具體措施包括推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實現技能人才分類評價,定期發布技術資源,倡導貫通機制,使評價與激勵結合。未來需要在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創新評價方式,確保評價質量,提高評價體系的社會認可度等方面著力,進一步完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的“江蘇方案”。
關鍵詞:技能人才;評價體系;產業工人
技能人才評價與產業工人的成長成才、求職任職、評先評優密切相關。過去,這項工作由政府主導,通過社會化考試鑒定技能水平,發放相應資格證書。隨著新技術、新工藝的大量涌現,這種形式弊端漸顯,比如不少新工種不在職業資格目錄范疇,導致技能鑒定“無門”;考試偏重政策理論,拿到高級證書并不一定具備高技能;技能評價與產業需求脫節,職工就業難、企業招工難“兩難并存”。為解決這些問題,江蘇省在試點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大背景下,積極探索、努力破局,逐步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用人單位為主體、以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為主要方式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為優化技能人才評價體系提供了“江蘇方案”。
一、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優化的實踐
(一)全面推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
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機構可以是用人單位,也可以是技工院校、行業協會、學會等社會組織。江蘇在國內先行先試,選擇部分基礎條件較好的企業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支持企業結合生產經營特點和實際需要,自主確定評價職業(工種)范圍,自主設置職業技能崗位等級,自主開發制定評價標準規范,自主運用評價方法,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在鼓勵企業自評的同時,引導用人單位和社會培訓評價組織開展第三方評價。截至2022年1月,全省已有企業、社會培訓評價組織、技工院校等2000多家機構在人社部門備案。這些評價機構頒發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效用等同于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證書持有人對應享受同等待遇,納入人才統計、高技能人才表彰、政府獎勵津貼發放等范圍。
構建多層次職業標準,創新評價標準開發機制。對沒有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職業(工種),可由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參照《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技術規程》編制行業企業工種崗位評價規范,經省人社部門組織專家評審后在江蘇省同類企業中實施。例如寧滬高速股份有限公司在省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的指導下,根據“現狀調研—體系編寫—擇點試行—通道發展”四步走的基本路徑,開展清障崗位技能等級自主認定工作,編寫清障崗位評價規范與配套實施材料,搭建體系框架,形成職業鑒定體系。省人社廳專家對制度設計、機構設立、編寫評價規范和考評題庫、模擬測試等進行了過程指導。
(二)實行技能人才分類評價,推行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
職稱評審與技能等級評價兩套評價體系融合貫通。2021年12月30日江蘇省發布《江蘇省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改革實施方案》,以支持高技能人才參加工程系列職稱評審為工作重點,將貫通領域擴大為工程、農業、工藝美術、文物博物、實驗技術、藝術、體育、技工院校教師等職稱系列。淡化學歷、論文等評審要求,強調技能貢獻、職業能力和工作業績,注重評價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執行操作規程、解決生產難題、參與技術改造革新、工藝改進、傳技帶徒等方面的能力和貢獻。采用理論考試、技能操作、業績評審、面試答辯、競賽選拔等綜合方式評價高技能人才。同時方案也鼓勵專業技術人才參加職業技能評價。聚焦高技能人才,打破專業技術職稱評審與職業技能評價兩套體系的邊界,創新技術技能導向評價機制,為技能人才職業發展拓寬道路。
建立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高級職稱考核認定綠色通道。江蘇省人社廳出臺《江蘇省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高級職稱考核認定辦法(試行)》,明確不具備相應專業技術資格條件規定的學歷、資歷、層次要求,但品德、能力業績特別突出的專業技術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符合貫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具有一技之長的鄉土人才以及其他江蘇省培養引進的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等,都可按規定程序直接考核認定高級職稱。政策堅持“特別突出”的評價導向,堅持申報什么職稱層級就評什么層級。例如,溧陽益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燁華系荷蘭赫寧根大學博士、省“雙創人才”,回國后堅持自主創業,在“綠色通道”的政策下,直接從無職稱被認定為農業科研副研究員。
深化競賽及榮譽晉升機制。進一步支持通過競賽和獲得榮譽、表彰認定晉升職業資格和技能等級,對在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競賽中獲得相應名次或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的,直接認定相應職業技能等級。推動技能競賽改革,深化“放管服”,江蘇省級職業技能競賽特別是省級一類大賽的主辦單位、申辦單位不再局限于省級機關相關部門、行業協會等,各設區市、技工(職業)院校、高校、企事業單位只要符合競賽舉辦標準和條件要求,都可申報。
國(境)外職業技能比照認定。2021年江蘇省人社廳發布《江蘇省國(境)外職業技能比照認定實施辦法的通知》,對具有國(境)外職業技能培訓背景,并獲取國(境)外職業技能證書的勞動者,比照我國相應職業技能標準或我省行業、企業評價規范,認定其職業技能水平的人才評價模式。
(三)建立技術資源定期發布制度,健全評價資源體系
完善職業信息發布制度,健全職業分類動態調整機制。為做好政府退出水平評價后社會機構認定的有序銜接,江蘇省在全國首創技術資源目錄定期發布制度。“十四五”期間,每年發布《江蘇省技能人才評價緊缺技術資源目錄》和《江蘇省技能人才評價技術資源重點開發項目》,每年至少形成包括20個評價標準和20個評價題庫在內的40個緊缺技術資源建設成果,強化技術資源供給體系建設。
緩解新職業、新工種技術資源短缺問題。為適應新經濟、新業態、新職業、新工種快速發展的形勢,改善評價技術資源跟進不及時的現狀,江蘇省人社廳出臺《江蘇省技能人才評價技術資源快速響應機制(2021年—2025年)工作方案》,對列入《江蘇省技能人才評價技術資源重點開發項目》的緊缺技術資源開發項目,以行業評價規范為成果目標的,在3個月內通過評審驗收;以評價題庫為成果目標的,在 6個月內通過評審驗收。通過快速響應機制,高效率回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2021年,包含信息安全測試員等新職業在內的15個行業評價規范建設成果被納入“江蘇省技能人才評價技術資源體系”,投入全省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職業技能競賽等技能人才評價工作使用,有效緩解重點行業、新職業、新工種開展技能人才評價面臨的技術資源短缺問題。
推薦閱讀:高技能人才相關的論文文獻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