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該項研究得到國立健康研究院(NIH)、中國教育部、國家重點發展項目、中國國家863項目、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及上海市基礎研究重點項目的資助。
【關鍵詞】 致命 腦瘤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化合物可在修飾后用于治療一種最致命的癌癥,并發現一個特殊的基因突變如何導致腫瘤生長。
這些發現和潛在療法適用于一種稱為繼發性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BM)的治療。繼發性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在惡性腦膠質瘤中占很大部分。 本文由教育大論文下載中心WwW.JiaoYuDa.CoM整理
這項研究的報道發表于最近出版的Science雜志上。在腫瘤細胞實驗中,研究者通過補充α酮戊二酸(αKG)逆轉一個異檸檬酸脫氫酶1基因(IDH1)形成的效應。
“IDH1基因突變后,αKG濃度降低,又通過增加向腫瘤細胞供應營養物和氧導致腫瘤發生。向腫瘤細胞加入αKG后,由IDH1突變造成的效應被逆轉。” William R. Kenan Jr.教席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杰出教授、UNC Lineberger綜合癌癥中心的成員熊躍博士表示:“如果科學家可以把αKG開發成臨床藥物,可能有潛力用于治療發生這種特定基因突變的腦瘤患者。αKG化合物已經存在,唯一需要的是把它修飾成可供臨床使用的藥物,這可能節省很多時間。”
熊躍是該論文通訊作者之一,另一位通訊作者是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的藥理學教授管坤良博士。這些發現和潛在療法適用于大多數繼發性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而非原發性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約有75%的繼發性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IDH1基因有突變,而原發性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中這種突變僅占5%。即便這兩種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最后結果相似,但這兩種腫瘤的發展方式截然不同,醫生需要使用不同療法。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復旦大學趙世民博士。
熊躍和管坤良幫助建立了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分子細胞生物研究室,指導那里的研究生和項目研究。
熊躍和同事正在對IDH1突變的其他效應進行深入研究,正在開發一種繼發性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小鼠模型,用于測試這種潛在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