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有關現在臨床醫學建設管理的新應用措施有哪些呢,應該如何來加強對臨床醫學管理的新發展呢?不同的臨床管理制度有哪些呢?本文選自:《中國臨床醫學》,《中國臨床醫學》1994年創刊,是國家級臨床醫學類學術期刊。本刊關注中國臨床醫學實踐的前沿,注重我國臨床醫學最新進展和臨床現狀,報道范圍涉及臨床醫學的各個學科。本刊以理論與實踐、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為宗旨。
摘要: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將臨床見習教學法貫穿在臨床醫學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的教學中,讓學生盡早接觸臨床,將學校教學與基地教學、社區教學相結合,使學生及早地領略臨床工作實況。學生可以在課堂、課間、假期進醫院、進社區開展醫療實踐活動。
關鍵詞:臨床醫學,醫學建設,臨床論文
1.培養原則。
依據學校的辦學理念,臨床醫學專業確定了“一個目標、雙向滲透、三個優化”的培養原則一個目標就是堅持醫學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相結合的目標;雙向滲透就是要實現基礎課與臨床課的雙向滲透,打破“老三段”傳統的基礎課一專業課一醫院實習的培養模式,推行基礎教學有實踐,臨床教學有見習,實習教學有理論,社會實踐有臨床的模式,將課堂學習、課間見習結合起來,實現學習、見習與實習的融合;三個優化是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體現在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的優化。在這一目標下,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措施。
1.1加強人文教育,提升職業素質
根據臨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職業崗位和臨床專業培養要求,堅持以醫學生物模式的轉變為指導,強調以人為中心,以健康為中心的理念,針對以往課程設置偏醫學基礎、輕人文教育的現象,形成了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四大課程模塊,堅持公共課:專業基礎課:醫學專業課的比例為3:3:4,增加了人文課程,重組、壓縮了專業基礎課,突出了臨床醫學專業課。
1.2強化實踐教學,體現雙向滲透
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1、2、3、4、5”特色:即“一條主線”——以培養學生職業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二個結合”——技能學習內容與臨床工作需要、與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相結合。“三步訓練”——基本技能操作訓練,醫院見習、臨床實習前的集中訓練,實習中的專業技術綜合能力訓練;“四段考核”——堅持實習前強化訓練考核一實習期間出科考核—實習末期臨床技能多站式綜合考核一畢業前綜合考核;“五大保障”——實訓教學大綱保障,教材保障,實踐技能考核保障,高素質實踐教師團隊保障,實訓基地保障,形成了“重視理論、強化實踐”的辦學理念,設置了實踐教學體系圖。
1.3落實培養目標,實現三個優化
為了使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得到落實,將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分成基本理論與素質、專業技術與技能、職業崗位綜合能力三步驟實施。基本理論與素質的目的是給學生搭建本專業的文化基礎知識結構;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目的是通過本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構筑學生專業基本能力;強化職業崗位綜合能力和選修本專業相關課程,形成較強的職業能力,依據課程形成了知識、能力、素質、課程設置分解表。(見表1)
2.課程體系。
在實際工作中,實行了專業課程設置與工作崗位密切結合的課程體系,緊緊圍繞培養目標,按照臨床醫學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專業技能的要求,結合崗位需要,以“必須為準、夠用為度、實用為先”的原則,設置了臨床醫學專業現有的課程體系,在教學體制上體現“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執業助理醫師”的教育理念,突出臨床專業實踐性、操作性強的特點,實施十個月實習制度。
3.培養理念。
臨床醫學教學團隊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重視理論、強化實踐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制訂了一年級強化專業意識、二年級重視實踐技能,三年級培養綜合能力的培養計劃,并取得了明顯成績。
3.1強化理論教學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按照“必須夠用、實用為先”的原則,課堂中貫穿對臨床常見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注重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從事基層醫療、社區保健等方面工作。
3.2重視實踐操作
為了加強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專業教師結合行業現狀研究、制定了《常用臨床基本技能操作程序及評分標準》及《職業能力訓練計劃》。專業教師將職業能力訓練計劃貫穿于臨床教學環節中。診斷學開設了11個技能項目,內科學開設了9個項目,外科手術學開設了7個基本操作和三個手術項目,婦產科學開設了9個技能操作項目,每一個項目提出了具體的技能要求,并按照操作標準由相應教研室對學生試試技能考核。
團隊在人才培養中,采取課外時間開放實訓室,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技能操作強化訓練,參加大學生挑戰杯科技作品競賽、職業技能培訓及鑒定、專升本考試,取得了突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