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近年來,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業機械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直接導致了農機故障數量的增加,這些故障問題大多屬于常見問題,且易于維修。但在農機維修過程中,經常出現維修手段不合理的情況,并產生維修誤區,使得原本易于維修的問題更加復雜,甚至會引發更大故障。文章介紹了農機維修過程中的一些誤區,如使用蠻力拆裝、配合零件更換方式不對、清洗不到位等問題,并提出了幾個維修故障預防策略。
關鍵詞:農機維修;誤區;維修故障;預防策略
1 農機維修的常見誤區
1.1使用蠻力強行拆裝
在一些農業機械維修人員眼里,農機是比較粗糙的機械,因而在對農機零件進行拆解時,所采用的方式往往不正規。他們經常在沒有對零件結構進行認真分析的情況下,就采用蠻力進行拆解,大多使用錘子敲擊或撬棍強拆的手段,如此一來,就會導致零件變形或造成配合面損壞,致使拆解下來的零件而無法裝回,也有可能零件強行安裝后由于配合面損壞使得磨損加劇,縮短農機使用壽命。一般而言,零件裝配都是由研發人員共同設計的,拆解無需采取蠻力,只需掌握一定的技巧就可將其拆下,而對那些采取過渡配合或過盈配合的零件,因為配合表面較緊需要借助于專用工具完成拆解工作,部分零件拆解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損,那么再次裝配就要重新進行加工與打磨[1]。
1.2配合零件的更換方式不對
對于農業機械而言,有許多相互配合的零件設計緊密,比如說,變速箱的齒輪配合,液壓操縱閥的閥塊與閥桿等,這種相互配合的零件歷經特殊的制造工藝,確保配對加工與使用,不少相互配合零件歷經磨合期,彼此間形成良好的匹配關系。所以,在拆解與清洗這些零件時,重新安裝時,就要重新配對安裝,不會調換或者胡亂安裝。而對那些液壓油管、連桿及活塞等構件的損壞,如要更換,就要成套更換零件,不能只對損壞零件加以更換,以防整套系統由于新舊差異或配合尺寸不一致而導致功能不穩定或液壓系統泄漏。
1.3無視問題原因直接換件
更換受損的零件是農機維修過程中常用作法,但是要更換農機零件,應當科學判斷,而不應一刀切的全部更換,因此,一些零件經過簡單修理后就可以正常使用,原廠零件質量應當比副廠配件質量更優,但是如果采用更換的方式加以維修,就會導致原廠零件材料與工藝的浪費,使得更換零件使用性能遠不如原件。所以,零件便于修復,不應該盲目選擇換件修復,換件也會造成質量下降,使得原本磨合好的原廠件丟失[2]。
1.4農機零件清洗不到位
在對農業機械進行維修時,一些農機維修人員不及時清洗零件油污,也可以是清洗劑使用不合理或清洗方法缺乏科學性,致使零件發生磨損與腐蝕現象。部分修理單位會出現清除缸套臺階不到位、活塞環槽內留存積碳、螺旋孔沒有徹底清除干凈,使得螺栓扭矩不足、缸墊燒蝕、活塞環易折斷的問題出現。也有一些維修人員在更換農機潤滑油,不清洗輸油管路、油底殼,致使一些雜質更換潤滑油后依然存在雜質,致使出現磨損的燒瓦事故。
1.5安裝活塞銷用明火加溫
一些活塞鞘座處厚度較大,其他部位較薄,一旦明火加溫后,熱膨脹系統比較大,導致活塞變形。部分明火加溫溫度高,自然冷卻時,里邊金屬組織會遭到破壞,使得活塞耐磨性與使用壽命明顯下降。在擰緊連桿螺絲時,不少機手不使用扭力扳手,只使用專用扳手進行擰緊,如此一來,連桿螺絲就會由于用力過猛出現內應力,導致金屬過度疲勞,進而出現連桿螺絲斷裂的現象,釀成機車事故[3]。
1.6墊片使用缺乏規范性,隨意使用普遍
對于農業機械零部件而言,其配合面間會使用石棉墊、橡膠墊、軟木墊、毛氈墊、有色金屬墊、絕緣墊以及彈簧墊等。也有一些墊片,是為了防止零部件配合面出現漏油、漏氣、漏電的問題,還有一些墊片主要是起到緊固放松的作用,各種墊片的使用都有著相應的規定與要求。在農業機械維修過程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墊片使用不規范或者亂用的問題。致使配合面之間出現泄漏、螺栓、螺母松動的問題,對農業機械的正常使用造成不利影響,比如說,發動機氣缸墊厚度大,就會降低壓縮比,影響發動機的起動;在噴油器與氣缸蓋配合面之間,用石棉墊替代銅墊片,將直接影響噴油器的散熱作用,甚至會出現燒蝕現象。輸油泵與噴油泵結合面間如果使用了過厚的墊片,就會造成輸油量不足,影響柴油機的正常使用。
1.7不成對、成套更換偶件或組件的情況較普遍
農業機械存在很多偶件,比如說,柴油機燃油系統的柱塞副、噴油嘴針閥副偶件、驅動橋主減速器的主從齒輪、液壓操縱閥的閥塊與閥桿等,這類配合偶件均需要經過特殊加工,研磨制成,配合緊密,在整個壽命周期內成對使用,也不能進行互換。有的相互配合組件,比如說,軸瓦與軸頸、連桿大頭瓦蓋與桿身、活塞與缸套等,在經過磨合使用期后,能夠實現良好配合,維修過程中,我們盡量成對裝配,以免弄串;再如柴油機連桿、高壓油管、活塞、推土機主離合器膠布節等,這些都是屬于同臺機械使用同套配件,一旦出現損壞現象,就要成套更換,以免因配件質量差別大、長短不一、新舊差異而出現柴油機無法穩定運轉、更換配件損壞較快、液壓系統漏油等問題。在維修過程中,維修人員為降低開支,沒有詳細了解技術要點,導致更換的零部件不成對,也不成套,使得農業機械的維修質量下降,不利于機件使用壽命的延長[4]。
2 農機維修的故障預防策略
2.1 加強農機維修人員的職業能力與專業水平
一直以來,農機維修故障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農機維修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不足。國內基層農機維修人員大多是通過實踐不斷提高農機維修技能水平,理論學習方面主觀意識薄弱,因為無法學過農機維修知識,在維修農機故障是,多以嘗試的方法進行,進而造成農機維修故障時有發生。
2.2 提高農機維修人員的職業素質
農機維修時,因為疏忽大意或不重視工作進而造成的農機維修故障也時常出現,對于基層農機維修人員而言,因為學歷層次較低、個人素質以及工作技能比較有限,工作熱情不足,工作態度也不夠端正,所以,就要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參加職業素質培訓,提升其能力水平,以便更好地開展農機維修工作[5]。
2.3 強化農機維修的設備使用
基層農機維修技術含量較低,農機維修機構內部設備十分缺乏與老舊現象,對農業機械維修質量和科學性,所以,為推動農機維修行業的發展,就要投入足量的資金,就有必要購進先進的檢測與修理設備。
3 結束語
總之,農業機械是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重要工具,但在日常使用與維修過程中,他們往往難以形成正確認知。在對農機進行使用與維修時,容易掉進一些誤區,非但不能幫助其解決眼前問題,還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并導致農機的損壞。因此,本文中詳細介紹了農機維修過程中的常見誤區,對于維修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故障,也給出了相應的預防策略。
參考文獻:
[1]于志剛.農機維修常見誤區及維修故障預防[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8,No.264(08):81-81.
[2]崔彪.農機使用與維修出現的誤區[J].農民致富之友,2018,No.572(03):141-141.
[3]胡進軍.淺談基層農機維修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9,000(002):229.
[4]惠小寧.農機維修與保養中常見的問題及對策[J].農家科技(上旬刊),2019,000(007):260.
[5]王世平.農業機械維修中容易忽視的問題與經驗[J].南方農機,2020,v.51;No.346(06):30-30
推薦閱讀:農機局職工如何發表職稱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