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論文摘要:有利于生產全程控制。通過戶籍化管理的信息化,使管理措施和考核辦法可操作性增強,使生產過程、技術服務量化、細化,加強了生產過程的監督,真實反映了收購過程中數據的動態變化,便于收購過程控制和質量管理。同時,由于技術指導和物資服務到位率高,使煙農對煙草公司的滿意度大大提高,密切了職工與煙農的關系,穩定了煙農隊伍,煙農種煙的積極性明顯提高,由“要我種”變成了“我要種”,自覺主動地配合煙技員的工作,對穩定種煙規模有重要作用。
論文關鍵詞 煙草;農業生產;戶籍化服務
河南省許昌市從2004年開始,對煙草農業生產組織管理方式進行創新,探索推行了煙葉生產戶籍化服務模式。3年來,經過不斷的完善提高,這種新型管理模式在技術推廣、信息管理、物資服務、資源調控等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優勢,對調控煙葉總量、調整煙葉生產布局、增加煙葉生產科技含量、提高煙葉收購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許昌煙草農業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推行煙葉生產戶籍化服務的背景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我國煙葉生產的發展和市場化進程的逐漸深入,煙葉供求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賣方市場演變為買方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競爭的焦點集中在煙葉質量上。為適應新的形勢,許昌煙區開始由“規模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轉化,“九五”期間認真實施了“科教興煙”戰略,煙葉生產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市場份額連年減少的事實表明,煙葉質量與工業需求仍有差距,主要是傳統的“濃香型”特色不突出、上部葉可用性差、高氯低鉀問題沒能得到根本解決。因此,煙葉質量已經成為制約許昌煙葉生產發展的瓶頸。有效提高煙葉質量成為我市煙葉生產發展面臨的新課題。煙農是煙葉生產的直接操作者,是煙葉產業化經營的戰略資源,沒有煙農的高素質便沒有煙葉生產的高質量。在當前農村土地絕大部分歸農民集體所有、并由農民承包使用的前提下,在煙農種煙規模小而散、文化素質普遍不高的情況下,“公司”+“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如何進一步完善,如何充分激活該體制中的各生產要素,提高要素生產效率,關鍵在于煙草企業必須把煙農視為客戶,突出對煙農的服務職能,解決技術框架問題,切實提高煙葉生產操作者的技術水平。因此,必須進行機制創新,一方面要提高煙草行業職工技術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調動煙農學技術、用技術的積極性。為此,我們進行了積極探索,嘗試開展對煙農進行戶籍化服務,對內部職工推行煙葉生產技術承包責任管理。
2煙葉生產戶籍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2.1建立完備的組織結構
建立以市公司為主導,縣公司、煙站為主體,煙技員和煙農為主力的3級組織體系。市公司及縣公司有關職能部門、煙站站長分別負責全市、全縣、全站煙葉生產年度及階段性工作計劃的制訂,負責戶籍化服務工作的組織、管理、考核。3級組織體系的建立,確保了煙葉生產收購戶籍化服務工作的領導到位,推動了戶籍化服務工作的組織、實施和正常開展。
3煙葉生產戶籍化服務的優點
(1)育人用人的互補性。戶籍化管理體制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思想,首先著眼于煙技員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持續提高,再尋求工作成效的整體提升,糾正了多年來強調用人忽視育人的傾向,解決了煙站職工在技術上“不會干”的問題,構建了一個對基層煙站職工技術培訓的平臺。
(2)考核獎懲的關聯性。通過2個“五率”來衡量煙站職工、煙站、縣公司的工作成效,把業務鏈上相關人員的責任目標與其利益聯結在一起,形成一個具有共同目標的有機整體,以利于相互促進、相互協調、內部管理和外部服務整體推進,扭轉了對煙技員工作指標量化不夠、考核無據的局面,解決了煙技員在思想上“不愿干”的問題,建立了一個對煙技員的內部管理平臺。
(3)服務管理的有效性。本著“煙農至上,服務為先”的理念,把技術服務、信息服務、物資服務貫穿于生產、收購全過程,一方面為煙農及時提供技術、物資、信息服務,拆除服務框架,凸現服務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以服務促管理,化管理為服務,密切企業與煙農的關系,提高產購合同履約率和服務回報率,促進企業與煙農的雙贏,搭建了一個對煙農的外部服務平臺。
(4)質量控制的全面性。在煙葉生產中導入全面質量管理理念,由煙技員對煙葉生產收購工作實行全員承包,分環節、全過程跟蹤服務,及時有效落實育苗、移栽、田管、采烤、分級等各環節的技術措施,以既定技術路線的落實確保既定煙葉生產質量目標的實現,構筑了一個提升煙葉質量的質量管理平臺。
4煙葉生產戶籍化服務的成效
目前,許昌市47個煙站,433名煙技員,人均承包20hm2煙田、60戶煙農。煙葉生產戶籍化服務在運行中,按照環節制訂工作計劃,分期逐項落實步驟開展工作,做到了有計劃、有落實、有考核、有獎懲,基本實現了戶籍化服務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充分發揮了技術推廣、信息傳遞、物流服務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完善了“公司+農戶”的煙葉生產體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主要體現在:
(1)有利于提高技術到位率。圍繞煙葉生產技術試驗示范項目開發,認真推廣關鍵配套技術,依據不同植煙地塊制定出具體的技術方案,由煙技員負責指導落實,促使煙技員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責任意識,真正做到了技術培訓到人、物資供應到田、烘烤指導到炕、驗級把關到包、信譽評價到戶。
(2)有利于充分發揮煙站的基本功能。基層站點作為煙葉生產管理的最基層單位,是煙草公司聯系煙農的紐帶。國家的有關政策、實用技術的推廣、煙用物資的供應等都要靠煙站去宣傳、落實。通過開展戶籍化服務,建立了以煙農為中心的服務體系,使煙站應有的“規模控制、技術服務、物資管理、信息傳遞”4項基本功能得到了充分發揮。
5參考文獻
[1] 倪益瑾.轉折中的中國煙草[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
[2] 黃元炯.試論我國煙草農業生產的第三次轉變[J].中國煙草,2000(2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