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對于當前陶瓷產品的市場建設新應用發展有何新的管理制度呢?在市場建設的現在經濟中改怎么去應用和發展呢?同時在經濟管理的模式中應該如何改變方式,這些都是經濟貿易中所應該考慮到的問題。《國際貿易問題》月刊創刊于1975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主辦,本刊立足學術領先,以國際化和數字化為基點,以學術化、專業化、平臺化、品牌化為方向,繼續保持我國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的頂尖學術期刊地位,打造具有國際視野的大經貿領域學術期刊的第一品牌,為經濟進步服務,為企業發展服務,為我國引領全球貿易發展做出貢獻。
摘 要:人才的開發與培訓是增強陶瓷企業人才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開發可以發現一些中青年拔尖人才,一部分優秀人才要走上管理崗位,重用中青年人才,重點應放在出成果的帶頭人身上,放在能擔當重任的后備人才培養上,大膽地對他們委以重任,同時讓他們感到身上的責任和壓力。走技術創新之路,增加降低成本中的技術含量,一是可以造成不可逆轉之勢,譬如質優價廉的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減少普通低值磚的產銷,水煤漿技術的應用,生產工藝的改進,產品配方的調整優化,窯爐、球磨機等機械設備的節能技術改造以及小型技改的實施等,降低成本的效益十分可觀;二是可以提高企業總體技術水平,有利于持續地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關鍵詞:陶瓷產品,經濟貿易,出口市場
Pick to: the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of talents is a ceramic enterprise talent competitiveness of an important link. Part can be found by developing some young talent, talent to pursue management positions, reuse of middle-aged and young talent, the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upon the achievement of leaders, who can set on the backup talent cultivation, boldly entrusts with an important task to them, let them feel the responsibility and pressure at the same time. Walk the road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crease the technology content in lower cost, it is can cause irreversible trend,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 and low price of high value-added products, reduce the average low brick production and sales, the application of coal-water slurry technology, improvement of production process, the adjustment of the product formula optimization, energy-saving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kiln, ball mill and other mechanical equipment as well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of small, reduce the cost benefit is very considerable, 2 it is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enterprise overall technology, which is beneficial to continue to reduce costs, improve enterprise economic benefits.
Key words: ceramic products, economic and trade, export markets
1.我國陶瓷產品出口貿易現狀
陶瓷業作為我國的傳統工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位置,陶瓷產品的制造不僅伴隨著中華民族的整個文明史,而且通過近年來的飛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產量第一、人均消費瓷磚第一、出口第一的陶瓷大國地位。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出產的陶瓷出口至世界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年產量與出口額均居世界首位。目前中國陶瓷的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約70%,總產值超過2100億元,全國規模以上陶瓷企業達1900多家。其中日用陶瓷已占全世界的70%左右,陳設藝術陶瓷占全球65%,建筑陶瓷也已經占世界總產量的1/2。同時,我國陶瓷制品出口連年保持順差,我國瓷磚出口的十大目的國分別是沙特、美國、韓國、阿聯酋、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巴西、馬來西亞。
陶瓷業做為我國的傳統產業在世界經濟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些年由于國內通貨膨脹以及人民幣升值,我國的陶瓷產品出口受到影響。本文首先介紹我國陶瓷出口貿易的現狀,然后重點分析了我國陶瓷產品出口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擴大我國陶瓷產品出口的對策建議。
要開拓市場,首先應打破行業界限,解放思想,拓展視野,擴大知識面,敢想敢試。另外,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看到目前某個產品市場好,大家就一窩蜂地上,魚龍混雜,其結果輕則擾亂市場的發展,重則可能葬送市場。如果把工業陶瓷作為一個行業,要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不是號召大家來搶占已有的市場,更重要的是要去發現和培育新的市場,要克服市場競爭中的無政府狀態,不斷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完善使用功能,增加規格品種,降低成本,提高售后服務質量,從而更好地提高市場競爭。
2.我國陶瓷產品出口中存在的問題
2.1 高中檔陶瓷產品的出口較少
我國出口的陶瓷產品以中低檔產品為主,一般價格較低,附加價值低,以建筑陶瓷為例,我國的建筑陶瓷以中低檔產品為主,占60%~70%,而建筑陶瓷強國意大利的中低檔產品僅占2%~3%,與我國同類產品形成鮮明的反差。我國建筑陶瓷的出口量從1997年以來一直是逐年遞增的,更有一種直線上升的趨勢,其出口量從2000年的531萬㎡上升到2012年的4 065萬㎡,增長數倍。與此相反,我國建筑陶瓷的進口數量從1997年至今則處于一種平緩下滑的趨勢,但其進口格卻穩步上升,這與出口價格形成鮮明的對比。
2.2 出口市場過于單一
我國陶瓷產品出口市場過于單一,發達國家仍是我國陶瓷產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國,僅美國一國的進口量已占我國出口量的25%,歐盟是我國陶瓷制品的第二大外銷國,占出口總額的15.23%,此外對香港和日本的出口分別占有10.15%,7.7%的份額。出口市場過于單一,且地區分布不平衡,產品的多樣化優勢得不到有效發揮,并且極易遭到地方國家的反傾銷調查,一旦裁定,會給我國相關陶瓷產品出口企業造成極大的成本負擔。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陶瓷企業競爭靠實力。加快資產的流動和重組,優化企業資本結構,大企業兼并同類中小企業是必然趨勢,也是一種客觀規律。在這種趨勢下,生產規模越大,可變成本就越低,市場競爭力就越強。所以,在當前原材料價格上升、能源提價對成本影響很大等不利因素增多的情況下,企業必須樹立規模生產是降低可變成本重要途徑的觀念,走發展規模生產的道路,通過多種途徑擴大規模,內挖潛力,降低原材料、能源以外的另類成本。
2.3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日益增多,技術手段日益多元化
受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影響,多數國家和地區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大量采用認證、檢測和質量許可等措施。發達國家加嚴了標準或原有認證要求,技術性貿易措施的隱敝性更強,讓企業難于適從、疲于應付,貿易成本大增。以技術法規為例,在一些新的技術法規剛出臺時,有時候還沒有一個很具體、很規范的操作程序,導致出口企業一下子無從下手,在整個程序完善的期間,基本上就無法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