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當下國際經濟金融發展的新趨勢是什么?在國際貿易中金融的建設發展對經濟有何影響及意義呢?如何正確的面對金融改革發展新趨勢呢?本文主要從美國經濟將保持緩慢復蘇和歐元區經濟將走出衰退實現低速增長以及對國際金融形勢研判還有金融對中國的可能影響等方面做了詳細的介紹。本文選自:《國際貿易問題》,《國際貿易問題》采取同行專家評審/雙向匿名評審,注重對國內外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研究,致力于為國際貿易領域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提供一個學術交流平臺,促進國際貿易研究的繁榮和知識積累。主要欄目有:經貿論壇、區域國別市場、東亞經濟合作、地方經貿、服務貿易、貿易與環境、貿易壁壘、國際投資與跨國經營、國際金融、臺港澳經濟、國際經濟法、國際貿易史、學術前沿、經濟熱點等。
摘要:人民幣升值壓力暫時緩解,人民幣匯率爭端隱患未除。盡管美國、歐盟、日本經濟出現緩慢復蘇,但失業率仍處歷史較高水平,各國政府面臨著來自工會的較大壓力。出于政治考慮,發達國家政府會一定程度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除反傾銷和懲罰性關稅外,壓迫人民幣升值是減少對中國進口的重要措施。目前美國出于對中國增持其國債的需要暫時與中國就匯率問題達成妥協,人民幣匯率維持當前匯率不變。但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遠未實現市場化,加之中國對出口企業實行出口退稅(增值稅)政策,這都為發達國家、甚至像巴西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指責人民幣匯率和貿易政策提供了口實,只要政治需要,中國的對外貿易伙伴隨時可能拿人民幣匯率問題向中國施壓。
關鍵詞: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國際貿易
Abstract: the yuan appreciation pressure temporary relief, the RMB exchange rate dispute hidden danger has not divide. Although the United States, the European Union, the Japanese economy appear slow recovery, but unemployment is still at historical high, governments face greater pressure from the union. For political reasons, the government in the rich world will be a certain degree to implement trade protectionism policy, in addition to the anti-dumping and punitive tariffs, oppressing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enminbi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reduce imports to China. The current us out of the need for China to increase its national debt temporarily to reach a compromise on currency issues with China, the RMB exchange rate to maintain the current exchange rate unchanged. , however, the RMB exchange rate formation mechanism is far from to realize marketization, combined with China's export enterprises adopted a policy of export tax rebate (VAT), all of this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eve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ike Brazil accused the RMB exchange rate and trade policy provides ammunition, as long as the political needs, China's foreign trade partners may take the issue of RMB exchange rate to put pressure on China.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financial situatio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美國經濟已開始復蘇,歐元區和日本正走出衰退的泥沼,表明世界經濟正步入緩慢增長的后危機時代。中國最新出現的貿易逆差可能成為常態,出口未來難成經濟增長的引擎,元氣恢復的外資銀行加快拓展中國市場,中資銀行在中間業務領域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
美國經濟將保持緩慢復蘇。美國經濟先行指標PMI(經理人采購指數)今年3月份達到了59.60,已連續8個月超過50這一指數經濟收縮與擴張的分水嶺,這預示著美國經濟將持續復蘇。另外,美國3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為18萬人,表明美國失業率開始下降,這也為經濟復蘇提供了動力。但是,自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非農失業人數累計高達800萬人,失業率創下近30年來新高(3月份仍高達9.7%),即使美國非農就業人數保持目前增長勢頭,失業率要恢復到危機前的自然失業率4.6%的水平,大概需要兩年時間,因此,美國經濟短期內不可能出現快速增長。另外,美國房地產市場仍然低迷,房貸斷供率屢創新高,銀行不良率仍在上升,今年銀行破產數量已高達50家,信貸市場流動性并不充足。盡管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長率達到5.6%,由于經濟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今年第一季度美國GDP增長率將回落至3%左右。
歐元區經濟將走出衰退實現低速增長。歐元區經理人采購指數(PMI)已連續6個月超過50,且保持升勢,預示著歐元區經濟將由收縮轉入擴張,預計今年第一季度歐元區經濟增長率轉正。由于歐元區國家眾多,經濟發展不均衡,各國政府間財政狀況差異較大,缺乏統一、強有力的經濟刺激方案,各國救市政策的力度都不同程度受到《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赤字比例限制條款的約束,因此,歐元區經濟復蘇速度已落后于美國。歐元區的領頭羊德國、法國經濟已率先復蘇,但高達10%的失業率成為歐元區復蘇的最大障礙,預計今年歐元經濟增長率為1%左右。
日本經濟將走出衰退,實現小幅增長。盡管日本PMI指數已連續9個月超過50,但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長率下滑仍超過4%,作為出口導向型國家,歐美經濟的復蘇和中國經濟強勁增長有利于日本經濟復蘇,但日本失業率仍在高位震蕩,因此,預計今年第一季度日本GDP將實現小幅增長,增長率約在0.7%。
國際金融形勢研判
美國短期仍將保持0.25%的聯邦基金利率不變,但中長期加息可能性上升。雖然美國GDP去年第四季度創下危機以來的新高,但由于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已逐步退出,失業率仍高出危機前5%,加之美國房地產仍陷低迷之中,因此,短期美聯儲將繼續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在0.25%的低位。但其CPI已突破2%,且有上升之勢,隨著美國經濟復蘇基礎的穩固,美聯儲中期有可能小幅加息以控制通脹。
歐元區與日本央行短期仍將維持低利率的貨幣政策。歐元區與日本經濟復蘇速度目前落后于美國,歐元區失業率高于美國,老齡化、高失業及高福利政策的結合,使歐元區經濟落后國家財政進一步惡化,加之歐元區CPI較低,短期并無通脹之憂,因此,歐元區將維持1%的基準利率不變。日本央行預計在截至2010年3月的財年里,核心CPI下降1.3%,經濟仍面臨通貨緊縮的風險,因而,日本央行將維持0.1%的基準利率不變。
希臘債務危機有驚無險,歐元面臨成員國主權債務危機挑戰。由于2001年希臘為達到預算赤字不能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3%和負債率低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0%的加入歐盟的標準,而運用高盛的“金融創新”,掩蓋其部分債務。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對希臘經濟的沖擊,加之國內財政收支的惡化,2009年10月初,希臘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預計將分別達到12.7%和11.3%,遠超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上限。鑒于希臘政府財政狀況顯著惡化,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相繼調低希臘的主權信用評級,希臘國際金融市場融資成本大幅上升,年初發放的10年期國債利率為6.25%,是德國同期國債利率的兩倍,同時希臘債券CDS價格大幅飆升,希臘政府面臨違約風險。根據歐盟和IMF的救助計劃,歐盟在必要情況下拿出首筆300億歐元,和IMF一道為希臘提供資金支持,因此,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目前得以緩解。但與希臘情形相似的還有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這些歐元區成員國面臨的主權債務危機將使歐元面臨空前挑戰,歐元兌美元匯率下降風險加大。
花旗第一季度盈利44億美元,美國銀行業業績有望改善?;ㄆ熳钚仑攧請蟾骘@示,今年第一季度盈利44億美元,扭轉了上季度虧損76億美元的頹勢,盈利來自:證券投資業務盈利大增37億美元,凈信貸損失減少84億美元和費用減少116億美元?;ㄆ熳鳛槊绹鹑诰揞^之一,其凈信貸損失大幅減少16%表明美國實體經濟開始復蘇,由于金融市場反彈明顯領先于實體經濟,花旗重視證券投資的努力獲得了回報。由于美國的大型銀行基本實行綜合化經營,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占比較高,在道瓊斯指數屢創新高和資本市場持續走強的背景下,其投資銀行收入將大幅提升,房價的企穩止跌有利于美國銀行業貸款損失的減少,因此,美國銀行業第一季度整體盈利有望大幅上升,也將有利美國實體經濟的持續復蘇。
國際油價開始從高位回落,未來將在70美元?85美元之間震蕩。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高達50%,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對中國油價產生直接影響。圖顯示,近一年來國際原油價格漲幅近1倍,原因之一是投資者對世界經濟復蘇的信心,最直接的原因是隨著國際金融機構元氣的恢復,國際原油期貨市場做多力量的增強。最近在國際商品期貨市場呼風喚雨的金融巨頭高盛遭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指控,國際油價應聲重挫。未來制約國際油價的因素有:發達國家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對原油需求形成了制約;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陰影使美元有升值趨勢;世界經濟緩慢復蘇使國際原油需求增加有限;從技術形態看,國際油價處于一年來的高位,多頭獲利回吐使油價回調概率加大,但在每桶70美元處將受到有力支撐。
對中國的可能影響
中國對外貿易保持少量逆差可能成常態,短期出口難成經濟增長引擎。今年3月中國貿易項出現7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令市場感到意外和費解,因為在國際金融危機中貿易項保持順差,而在國際市場復蘇的背景下出現了逆差。但研究發現,中國3月出口環比增長18%,并未惡化,但進口環比增長37%,增幅遠超過進口導致逆差的出現。因此中國貿易項出現逆差具有偶然性,可能是中國出于應對人民幣升值壓力做出的策略選擇。中國目前持有高達2.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歐元面臨著成員國主權債務危機的風險,歐元資產也面臨較高風險,因此,中國外匯儲備保值升值壓力巨大,明智的選擇是降低外匯儲備,實行適度貿易逆差政策。在歐美經濟緩慢增長的后危機時代,國際市場對中國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可能再出現8%以上的增長,因此中國經濟增長未來應更多依賴內需。
恢復元氣的外資銀行加快在中國市場的拓展,中資銀行未來在中間業務領域面臨更激烈的競爭。本輪金融危機使主要國際銀行均遭受重創,但在“大到不能倒”的潛規則的保護下,花旗等金融巨頭終于挺過了“嚴冬”,等來了經濟復蘇的“春天”。盡管英國《銀行家》的全球銀行1000強顯示,中國工商銀行已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銀行,但中國銀行業過度依賴利息收入的業務結構暴露出其明顯的順周期性,正在進行房地產價格深度調整使中國銀行業面臨嚴峻的考驗,在證券投資、投資理財等中間業務領域,中國與國際活躍銀行存在較大的差距。最近匯豐銀行、渣打銀行、恒生銀行在寧波、惠州、中山等東部沿海城市相繼開業,它們在中間業務和零售高端客戶業務方面將對中國銀行業形成沖擊。如何有效控制外資銀行綜合化經營蘊含的高風險,應對其日益緊迫的競爭威脅,對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和銀行業都是個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