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漢語言文學在對人的文學理論知識強化和文學素養培養方面具有獨到之處。近年來,隨著漢語言文學教育得到應有的重視,語文教材里所選入的漢語言相關篇目也不斷增加,但其教學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傳播形式上仍舊單一老舊。如今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微課技術在漢語言文學教育傳播過程中發揮著作用。對于漢語言文學來說,微課作為新技術,不僅可以將其以新的形式呈現,更能為其注入新的血液。本文旨在探究在漢語言文學教育傳播過程中微課作為一種新興流行技術所發揮的作用。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微課;教育傳播
《漢語言文學研究》(季刊)2010年創刊,是由河南大學主辦、面向全國公開發行的語言文學類專業學術期刊,2010年3月正式創刊。
一、微課概念及其應用意義
(一)微課概念
“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 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
(二)應用意義
1.內容形式簡單多樣。微課一般由微小視頻組成,其形式除時限外并無過多要求,多為10分鐘以內,3-8分鐘為最佳。由于無固定框架束縛,微課內容題材可由創作者隨意發揮,形式自由,并且難度不高。而對于漢語言文學來講,微課適合從簡單的知識點切入,形式上多樣化,深入淺出多層次講解傳播漢語言文學。
2.趣味性強引人入勝。微課的形式決定了其比傳統的課程講授模式更具趣味性。由于微課搭載計算機信息技術,使得它的表現形式除了是PPT、電子授課外,還可以是MG動畫、交互視頻等。這種新鮮的表現形式能大大吸引學習者的眼球,在作品中一些抽象的概念也能以更有趣的方式具象、形象、符號化,使學生更易理解。微課也一改傳統枯燥的知識點講解模式,使課程變得更為活潑生動化。
3.言簡意賅主題明確。微課內容時長決定其只能專注少量的知識點講解。這要求微課的制作主題更加明確,往往是開門見山,語言簡練,在短時間內講解有效知識,側重重難點,實現高效率的教學。因此對于漢語言文學作品而言,微課更能緊抓其中心思想,傳遞作品的核心觀念,使作品重點更為突出。
二、當前漢語言文學教育傳播存在問題分析
(一)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認同感不足
漢語言文學博大精深,學習其中蘊含的文化內容不能一蹴而就,其不像理科科目,每一個問題都有具體的統一的答案,所以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較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的是理解與品味,而對于某些問題就可能會陷入過度追求標準的怪圈,這就很容易使他們對漢語言文學產生諸多疑惑。同時,學生也可能會錯誤看待漢語言文學,認為其就是日常說話那般容易,便不求甚解,繼而對漢語言文學產生輕視的看法。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來說,該專業并不容易就業,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只是專業課程需要,畢業后很難從事相關職業,漢語言文學的相關知識便會被拋至腦后。若是連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對本專業認同度都不高,又怎么能夠使漢語言文學教育有一個良好傳播?又怎么會讓更多的人學習乃至認同漢語言文學呢?
(二)傳統教學模式老化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廣,涌現出許多優秀教師,他們針對教學模式進行了不少的改良與創新,但仍舊有一部分不了解新課標改革內容的教師,采用著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無法將新課標中的新型教學理念應用至漢語言文學教學之中,繼續用呆板枯燥的方式授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仍舊是被動地接受漢語言文學知識,從而缺少了與教師之間的有效互動,大大挫傷學生們汲取知識的積極性。這種情況也不利于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的提高,阻礙其傳播發展。如果教師不嘗試著用新鮮有趣的新教學模式去為學生講解學科知識,那么學生在學習漢語言文學的過程中就不會保持良好的狀態,長此以往,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產生消極影響,不利于學生們未來的發展。
(三)教材未與時俱進
我國的漢語言文學教育模式多為教師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的要求進行授課,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材仍舊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換代,其內容也多不適合新時代的發展需求。教師們也沒有根據學生的需求對課外知識進行及時補充,使新時代的學生可能仍要面對陳舊落后的教材內容。漢語言文學中一些作品所講的義理可能已與時代脫節,這不僅徒增學生的學習負擔,還會使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學生會繼續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對學生學習興趣和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極為不利,使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難以得到突破。
三、微課對漢語言文學教育傳播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一)將漢語言文學中的抽象概念具象化清晰化
在漢語言文學中多數的概念并不是那么簡單易懂,由于其深刻的文化底蘊使得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存在一定難度,學生對一些專有名詞的理解也不那么輕松。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經歷上千年沉淀的漢語言文學在當代大多數學生面前都是頗為晦澀的。微課的存在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微課的呈現形式并不是死氣沉沉的板書,它更為靈活,可以將漢語言文學中的知識點提煉出視覺符號,對其進行形象化、動態化。比如以我們小組參加中國大學生計算機大賽的微課作品《趣味詩詞·元日》為例,我們將《元日》這首詩的意象全部做了動畫形象,包括詩人王安石、元日時的街景以及詩中描寫的其他場景。《元日》這首詩完全是MG動畫的呈現方式,除了詩歌的場景用動畫的形式來呈現外,對于特定的詞如“元日”“新桃”“屠蘇”等我們也用其意象的動畫形式來表現。原本抽象的詞語通過微課形式展現出來,變得形象具體,而且授課的過程也會因其動畫的表現形式而充滿趣味。除此之外,還能間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提高學生思維轉化的效率,對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傳播具有很好的促進意義。
(二)助力當前時代漢語言文學教育傳播的社會需求
當今是信息時代,長篇大論的知識傳遞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社會已經漸漸力不從心,人們的學習需求更為碎片化,這就意味著知識內容的“短小精悍”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傳播并不局限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它終將要走出“圈內”邁向社會,才能起到更好的傳播作用。所以,如果要想該專業學生外的群體了解學習漢語言文學,就不能繼續依靠面向專業學生的傳播方式來傳播,而是需要尋找另一種能讓大多數人接受的傳播方式。微課能很好地助力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傳播,其在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中應運而生,根據自身短小精悍的特點,可以更加有效地壓縮整合知識點,達到廣泛傳播的目的。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微課可以作為專業課程的輔助與補充,滿足學生課外學習的需求。而對于社會上大多數非專業人士來講,微課可以充當他們的引路人,將相關的漢語言文學知識點深入淺出地傳遞出去,供大家學習。由于微課的時限不長,不會占用人們太多的時間,而且它不受時空限制,有網絡的地方就可以進行授課,因此極大滿足了當代社會人們“快餐式”的學習需求,更能為碎片化學習的人們所接受,更新了全民學習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