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現在中學生的教學方法是怎樣的,該怎么提升他們對課堂學習的興趣,如何抓住這短短的課堂教育呢?將這課堂教學真正做到有價值有意義并且更好的去發現學生的愛好及特長來更好的讓學生學習。《福建中學數學》是面向中學數學教學的普及性的學術性期刊,她的辦刊宗旨是開展中學數學教學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介紹數學教學改革的新理論、新成果、新經驗、交流數學教學的經驗;探索初等數學,交流研究成果。
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的形成,合作成了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合作能力也成為現代人的必備素質。新課程理念強調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但同時更提倡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在互幫、互教、互學的過程中,學會寬容、學會信任、學會協作、學會團結、學會關心他人、學會珍惜友情。讓學生學會尊重與欣賞他人,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在互動中擺正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關鍵詞:合作能力,健康教育,新課程
Pick to: along with the formation of the pattern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ooperation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society, cooperation ability has become the necessary quality of modern. New curriculum concept emphasizes to change student's study way, encourage students to learn rich individual character, but also more advocate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cher as an organizer of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participants, mentors, help, in the teaching to help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mutual teaching, mutual learning, to learn tolerance, learn to trust, to collaborate, learn to unite, learn to care for others, learn to treasure the friendship. Let students learn to respect and appreciate others, learn to listen to the opinions of others, straighten out relationship of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in the interaction.
Keywords: ability to cooperate, health education, new curriculum
一 創設情景, 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在教學中我拋開自己原有的設計思路,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他們喜歡什么,愿意學什么,怎樣學習他們才能在最短的時間接受,從而讓他們嘗到收獲的喜悅,經過深思熟慮后再精心編寫教案,針對實際授課,發揮了學生的潛能,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覺得教師和他們離的很近,教學活動得以開展。如我在講一次方程的應用時,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創設情景教學,在講行程問題時,讓兩個同學上臺表演,讓同學們根據他們表演的說出他們所表示的意義,或讓學生在下面指揮設置不同的情景,同學們根據設置不同的情景,進一步認識了行程問題,通過學生分析、總結得出行程問題的表達形式,共有十幾種情況,這些是他們通過自己學習得到的, 全班80%學生掌握了知識點,克服了他們對應用題的畏懼心理,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發揮了學生的潛能,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日新月異的教育發展告訴我們一個現實:單單通過教科書知識的傳授來進行學習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和不斷開發自己的各種潛能。因此教師應激發和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所以“以人為本”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歸宿。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恰當的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數學教學中,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 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和解除學生的心理負擔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經從單一的文化素質,轉向了包括良好心理素質在內的綜合型素質。但是據有關資料顯示,當前我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非常令人擔憂。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僅符合國家政策的要求,而且可以彌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更好地實現教育目標,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那么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青少年處于半幼稚、半成熟 、半依賴、半獨立的成長階段,維護自尊是他們強烈的心理需求。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式決定課堂教學的心理氣氛,而對學生的尊重與激勵可以減輕或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樂于學習并產生自信心、成功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尊重每個學生,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肯定,使他們對未來更有信心,從而獲得成功的心理動力。其次教師要多表揚少斥責、多鼓勵少挑剔,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失敗并不是因為“我不行”,而是努力不夠。再次教師要放下了“師道尊嚴”的架子,最大限度的縮小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教師成為學生可親的、真誠的、喜愛的朋友,讓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表真情、吐直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課堂成為師生共享成功之喜悅,共擔挫折之煩惱的園地。
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的要求,是現代教育的要求,是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需要。做為一名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機的融入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挖掘課堂教學中潛藏的心理教育因素,利用好每個心理教育的機會,讓我們的學生健康成長,真正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三 結合豐富的數學史學知識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數學教學中不是簡單直接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利用課程中蘊含著的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滲透到數學知識教學中。教師要搜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熏陶和情感教育的好素材,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有關內容恰當地插入數學史料,比如,我國古代數學的輝煌成就,如:李四光、錢三強、錢學森等,他們放棄了國外優越的科研環境和富裕的生活條件,沖破重重的阻撓,毅然回到祖國,獻身于祖國的事業,他們一顆顆赤誠的報國之心、感人肺腑,在他們光輝思想的沐浴下,學生的思想境界久而久之就會得到升華。
四 深入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設置,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有意識的依據青少年的生活經驗和自身的特點,緊密聯系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提供富有情趣的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精心設計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和積極情感。讓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通過親自實踐豐富各種情感體驗,促進自我的認識和提高,在活動中培養良好的個性心理。數學學科的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除了具有知識價值之外,還具有能力價值 、品格價值和方法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加強各種各樣的心理訓練活動,通過訓練活動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