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自進入二十一新世紀以來,我國在經濟領域、教育領域等方面均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與進步。在現代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國也越來越關注小學教育事業的進步,并在小學教育中積極引入信息技術相關課程。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有效地提高小學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推薦閱讀:《德州學院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85年,由德州學院主辦。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與小學課堂教學活動的結合,使得我國小學教學事業發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革,對于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積極性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有利影響
(一)有助于擴大小學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運用多媒體技術可將教學內容以生動形象的形式展示出來,還可以利用視聽結合、聲像并茂的特點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進行智力的開發,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小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還擴大了信息獲取的渠道與傳播知識的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公平教育教學”。在多媒體設備上,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學習重點,延伸了學生的知識面,為教師的教學活動以及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二)有助于提高小學課堂教學模式的靈活性
信息技術的發展有效地促進了傳統教學的發展與進步。傳統的教學方式一般為粉筆與黑板的表現形式,缺乏一定的靈活性,而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助于為學生構建一個生動形象的學習環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個直觀性的氛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學課堂教學的趣味,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小學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二、小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特點
(一)交互性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與學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使得傳統的師生關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教師不再是教學中的主體與主導者,教師所充當的角色更多的偏向于組織者與啟發者,而學生則成為了小學課堂教學中的主體與中心。在此環境下,學生逐漸成為具有個性的個體,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激發,同時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
(二)學習資源的無限性
網絡是一個信息四通八達的巨大“網”,網絡世界中的信息資源十分豐富,同時可以為小學課堂教學工作提供各種所需要的信息資源。小學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網絡中獲取自己課堂教學中所需要的資源,之后再結合本教學活動的需要進行選擇與整理,最后利用多媒體軟件制作成電子課件向學生進行展示,為學生提供形象、直觀的教學信息,增加了教學活動的靈活性,提高了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理解能力與學習興趣。
(三)應用方式的多樣性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對教學場景進行虛擬化的設置,還可以利用高科技技術手段對人物與事件的發展進行模擬。這樣可以向學生清楚地進行教學內容的呈現,讓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具體事情與靈活反應的能力,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各方面的應變能力。
(四)教師角色與學生角色的轉換性
在小學課堂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教師傳授知識的時間,但是這不代表降低了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更多的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得教學資源的思想性與藝術性的聯系更加緊密,同時也為課堂教學活動營造了一個豐富的視聽環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形象視覺性。
三、信息技術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杜絕對信息技術的濫用
雖然在小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但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抓住時機,在合適的時機運用合適的信息技術手段,利用電子課件向學生進行教學重難點內容的講解。但是如果在教學活動中一味地使用多媒體技術,還有可能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反而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二)避免學生學習興趣的遷移
在小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對多媒體課件中的相關信息,如圖片、文字、音頻等內容進行詳細的檢查,對于一些容易使學生注意力分散的信息,要及時去除,防止學生注意力的分散與教學效果的下降,避免出現一些不良后果。
(三)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象力
通過對比發現,在小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主要優勢就在于使教學中的表象內容盡可能地得以豐富,并對書本信息進行補充,改變了傳統教學活動中的教學手段,提高了學生對于教學內容中重難點內容的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賀良.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2).
[2]劉建敏,唐莉,黃瑞,等.教育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C]//教育學教科研成果展示(201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