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內容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和高校教育的發展,新時代高校教育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如新時代教育要求教書和育人的高度統一;高校呼吁淘汰水課,打造具有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金課”;以及網絡學習資源的普及對高校教師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因此,高校教師要不斷發展自身育人能力,將知識傳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還要轉變思維模式,樹立成長型的思維模式,不斷學習,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活課堂教學,并努力解構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權威地位,構建對話課堂,此外,高校教師還要提升自己的網絡教學資源應用和整合的能力。只有從這幾個方面不斷發展、提升自己,高校教師才能更好地應對時代的挑戰。
關鍵詞:新時代 高校教師發展 金課 成長型思維模式
一.引言
新時代的到來,高校教育也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和需求。黨的十九大報告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做出了“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使命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1];教育部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新時代中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對雙一流建設有了新的要求;“互聯網+”不斷發展也成為一個新的時代特征,使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方式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新時代對高校人才培養和課程教學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挑戰和新的要求。為了應對時代的挑戰,作為奮斗在教學一線的高校教師,也需要反觀自身,以新時代國家需求和時代需要來審視自己,發展自己。
二.新時代高校教育發展的新的特征與要求
2.1要求教書和育人的統一
新時代高校教育發展的特點之一就是更加強調教書和育人的統一。習近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中強調,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這一重要論斷為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教師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只有政治方向正確,我們的教育才能培養出愛國守法,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復興為大任的新時代青年。而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就要準確把握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致力于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為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將德育融入到知識教育和實踐教育的各個環節。高校是學生知識增長以及人才培養的關鍵階段,學生在這一階段所形成的的價值觀會對其工作和生活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高校是培養對黨忠誠、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的時代新人的重要場所。高校教師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主要實踐者,則需要將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理想信念,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進而言傳身教,將教書和育人緊密結合起來。
2.2打造“金課”
2018年6月,在成都召開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陳寶生部長提出要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自此,“金課”建設成為各高校課程建設以及高校教學研究的關鍵詞。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將“金課”歸結為“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2]。而水課則是低階的、陳舊的、教師不用心上的課,因而課程本身并沒有“水課”和“金課”之分,關鍵在于課程教師如何對課程擠水,添金。另外,雙一流建設根本在于人才培養,而人才培養的最關鍵一步是課程,課程質量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效果,因此,打造“金課”是實現雙一流建設的必要條件。
蔡基剛提出,“金課”或“水課”,歸根結底在于教師[3]。如果一個教師死抱著陳舊的知識和教學方法,不愿更新升級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教學理念;如果一個老師固守著一本教材,不愿使用現代的一些教學資源拓寬自身的知識視野,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如果一個教師只按照自己的興趣或者已有知識而非根據學生的需求來開設課程組織教學;如果一個教師幾年甚至幾十年使用同樣的教學材料并以權威自居,扼殺學生求知欲望、批判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那么就不能期望他所上的課程成為“金課”。
2.3網絡學習資源的普及
另外一個教育發展的顯著特征便是網絡學習資源的普及。網絡學習資源觸手可及的今天,大大解構了高校教師在知識方面的權威性,也給教師教學帶來更大的挑戰。各種教材可以在網上隨時訂購,甚至有很多已成為電子書籍,即時可得;各種專業課程課件以及課程教學視頻存在于許多網站,另外還有一些網站提供文獻使學生隨時了解學科知識發展的前沿。近年來,混合式課堂以及在線課程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大量的系統性、高質量的教學視頻資源,甚至世界頂級高校的教學資源。這一新特征的出現,對高校教師運用現代科技以及網絡資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各種資源的公開性,教師能夠接觸到的大部分資源,學生同樣可以通過互聯網及各種途徑獲得,因此使用這類資源展開的教學活動必將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另外,資源的分散性也使得教師在查找、篩選有用資源時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況且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教師很難保證自己所查尋到的資源是學生接觸不到的,況且刻意去查找學生接觸不到的學科知識來保持課堂教學內容的新鮮度是不太必要的,甚至是有失偏頗的。
三.高校教師應對新時代高校教育發展要求的對策
3.1高校教師應提高自身思政教育水平
要培養出愛國愛黨,具有責任心和使命感以及堅定理想信念的時代新人,高校教師首先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培養自身高尚道德情操。高校教師應積極主動開展政治學習,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來武裝自己,切實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習主席提出思政課教師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自律要嚴、人格要正,這對于高校教師從哪些方面提高自身的思政育人水平有很大借鑒作用。言傳身教,具有較高思想政治覺悟的高校教師自然能夠用自己的行動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適時將思政內容貫穿到課程教學,引領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
除此之外,高校教師要實現育人的目的還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做“四有”好老師。教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是除父母之外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人,高校教師應不斷培養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習近平同志也強調,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并于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提出“四個統一”,是新時代對加快建設師德師風的四個基本要求。教師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授給學生。
推薦閱讀:教育扶貧的論文適合發表哪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