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初中數學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主要基礎學科,也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教給學生正確的思考問題的方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保證。也是從有效課堂走向高效課堂的必經之路。要讓學生打下牢固的數學基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教師必須理解吃透教材,理解教材內容所體現的數學思想及數學思考問題的方法。在教學中既教會知識,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方法,以達到培養學生能力之目的。
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材是教育的客體,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學生與教材之間的橋梁,必須有目的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的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必須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
一、在感性認知中培養學生的思考問題能力
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呢?本人認為,在講授“圓柱體”表面積幾何知識時,教師除了要理解面積公式怎樣推導外,還要掌握定理、定義之間的數學思想轉化關系及內在聯系,適用轉化的思想方法,才能使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開拓思路,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從而駕馭數學概念,以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要真正開拓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必須從傳統教學方法中解脫出來,擺脫那種“講與聽”的單一化的教學進程。過去教學中普遍認為,教師講得多,學生聽得多,教師講得少,學生獲得少。幾何中“圓”這部分教材中的“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的這一節教學,有的教師直接出示直觀圖,然后通過觀察說出圓柱體的表面積 “上底面積+下底面積+側面積=表面積”,講述推理過程,再舉例說明,鞏固練習。這樣的教法雖然讓學生進行觀察,記憶和練習,但整個過程都是教師灌輸給學生,學生只是機械的記憶模仿,時間越長便逐漸淡漠了。因為學生只是“聽懂”而并沒有正真想通,沒有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討論、消化、吸收。
讓學生“研究性學習”,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特征,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中設計了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性學習,正是徹底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舉措。學生在研究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改變學生以單純的接受知識為主動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
例:圓柱體的表面積教學片段
……
老師:請同學們觀察,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幾何體呀?
學生:圓柱體。
老師:圓柱體由幾個面構成的?
學生:有三個面。
老師:很好,小組討論一下,我們能否做一個圓柱體,怎樣做呢?
學生:能,用一個長方形與兩個圓(演示給其他小組)。
學生:我是用一個正方形與兩個圓(演示給其他小組)。
學生:還有一種,用一個矩形與兩個圓(演示給其他小組)。
老師:都不錯,非常棒。下面請同學們求出你們做的圓柱體的表面積。
……
學以致用是“研究性學習”的又一基本特征,也是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 將“知識鞏固”與“應用研究”整合優化,讓學生把課堂學習的成果應用于生活實際,在手、腦并用的開放性實踐活動中真正培養了學生的探索動手動口能力,同時加深了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技能和應用意識,體現了創造的樂趣。學生變得更加樂學、善學、好學。這樣,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之目的也就達到了。
二、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
我在教學中反復實驗,不斷總結經驗,且吸收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改變過去那種單一的教學過程,對“圓柱體表面積”計算的教學,我作如下安排,給予學生三個機會:
(一)給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
1、分別讓學生剪出一個所需長方形和兩個所需的同等圓。
2、讓學生做成簡單的圓柱體,指出底、高、側面,并組成小組討論。
(二)給學生有觀察與思考的機會
教師將下面三個圖形聯系起來,并通過圖形讓學生觀察出各個圖形面積的求法,從而得出圓柱體的表面積公式,剖析圖如下:
表面積S=圓面積+長方形面積+圓面積。
(三)給學生聯系圖形進行討論的機會
學生通過親自制,不但認識了圓柱的上底、下底、側面。討論時,通過舊知識探索導出新知識,圓柱體的側面積展開原來是一個特殊的四邊形,兩個底面積就是兩個相等的圓,且提出相應的問題。如打開后如果是正方形怎么辦?討論后一致認為不管是長方形或是正方形,計算方法都是一樣的,這樣,不但加深了對圓柱體的訓練,而且把立體圖轉化為平面圖,從而把抽象化的東西轉化為直觀化。為今后有關圓柱體的計算打下了牢固的基礎。這樣,既加強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也給了學生思考的方法,從而想通了公式,也就不會懷疑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了教學內容結構化、教學過程情景化、教學組織層次化、教學手段多樣化等課堂策略,最終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探究新知,闖關激發學習興趣,可達到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能力的目的。
以闖關的形式將《圓柱體》表面積的課程分為三部分,以闖關成功獎勵一節活動課為誘餌,激發學習興趣。第一關是側面積的計算,探究新知時,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明確圓柱側面沿高打開是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相當于圓柱的高。由此導出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學生學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以后,設疑:你會計算這圓柱的表面積嗎?第二關學生在充分練習鋪墊的基礎上,合理自然地就計算出了圓柱的表面積。在練習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時,又很自然地進行了“進一法”的教學。第三關是練習階段,以生活中的圓柱物體為例求出所需要的材料,要求學生說出要計算哪幾個面,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應用于生活。同時,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能力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從這個案例可以引發和指導初中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受到啟發,初中數學圖形與幾何中這種思考方法應用比較多比較廣。比如:圓錐、直棱柱等幾何體表面積計算,七年級上冊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第二節‘展開與折疊’、第三節‘截一個幾何體’等教學。同仁們可以加以實踐應用。
在教學中,由于本人經常與同事們研討,鉆研教材,靈活運用教育教學方法,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故本人所任的數學學科教學效果很好。由此看來,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發展素質教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因此,首先要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另外還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通過淺析《圓柱體》表面積教學中的思考問題的方法,我們認識到素質教育應重視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的重要性,只要交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教會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才能達到高效率的自主探究學習。學生學習數學才會事半功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生的發散思維,轉化學生的定勢思維,把學生教活,才是教育之目的。
推薦閱讀:《商業經濟研究》創刊于1982年,是原國家商業部創辦的國家一級商業經濟類學術期刊,是我國商貿流通領域的重要學術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