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在現代社會,物理學對于科技和經濟的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物理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優異的學習成績,還要引導學生對物理學進行全方位的更為深入的認知,讓學生深刻體會物理學在社會發展、個人成長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從而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效拓展物理教學的深度,引導學生從物理發展史、物理學家的故事、中國古代物理成就、實際生活以及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融性等方面進行綜合的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
關鍵詞:課外知識;物理;教學;深度
在目前,物理教學主要以概念與定理的學習以及練習題目的作答為主,學生的學習范圍以及學習目標過于具有局限性,難以深刻認識物理學對社會與生活的重要作用以及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指引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對物理發展史進行深入講解,幫助學生尋找正確的發展方向;可以對物理學家的故事進行生動講解,培養學生的刻苦鉆研精神;可以對中國古代的物理成就進行拓展,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提高知識運用能力;可以引導學生對其他學科中的物理知識進行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筆者就具體談一談通過引入課外知識促進學生進行深度物理學習的方法。
一、 回顧物理發展,樹立明確的發展方向
從古至今,物理學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在近代社會,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興起,物理學研究的方向更為廣泛而深入。在目前的學習中,學生對于物理學缺乏整體性的認識,難以樹立明確的發展方向進行更為廣泛和深入的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對物理學發展史進行豐富的講解,讓學生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方向進行深入的鉆研,從而達到理想教育的目的,促進學生成長為物理學人才。
例如,在學習《宇宙探秘》時,教師可以對物理學發展史進行深入講解,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在古代,人們對宇宙的認識是怎樣的?人們對宇宙的認識對社會發展有什么影響呢?”學生能夠知道在古代中國有天圓地方說、西方有地心說。這些極大地限制了人類的思維,也造成了古代社會長期處于封建制度和神權的束縛中。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哥白尼的“日心說”的意義進行思考,學生能夠體會到物理學對于社會變革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思考:“我們今天的社會得益于物理學上的哪些重大突破呢?”在學生思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在17世紀牛頓力學和萬有引力定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空間物理,能把宇宙飛船送上太空,使人類實現了飛天的夢想;20世紀量子力學的發展催生了計算機、手機等電子產品。同時,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提出讓人類建立了核能發電站。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了解到目前的物理學研究方向有超弦理論、中微子探測、量子通信等方面,從而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在這樣的講解中,學生能夠深刻體會物理學對社會與生活的重要作用,從而樹立遠大理想,投入深入的物理學學習中。
二、 講解物理故事,培養刻苦的鉆研精神
物理學知識都是經過物理學家刻苦鉆研,反復驗證而得出的。而在目前的教學中,教師習慣于采取灌輸的教學方式,直接向學生陳述物理定律以及解題的方法,難以讓學生具備樂于探究,刻苦鉆研的品質。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物理學家的科研故事,讓學生從物理學家的研究歷程和偉大人格中認識到學習物理所需要具備的品質,從而促進學生刻苦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例如,在學習《歐姆定律》時,教師可以對物理學家的研究故事進行講解,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的精神。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歐姆定律對科學的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那么歐姆是怎樣研究出這一定律的呢?”在學生感興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歐姆定律形式上是非常簡單的,但在歐姆進行研究時,圖書資料和實驗儀器都很缺乏,歐姆不僅要忙于教學,而且還要自己親手設計和制造儀器來進行相關的實驗。并且歐姆在當時只是一個中學教師,他收入微薄、生活困難,在面臨生活與科研的壓力時卻從未放棄。同時他的研究成果剛發表時并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與承認,但歐姆并沒有為此放棄科學研究,終于在多年以后由英國皇家學會授予了科普利獎章。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對于歐姆的故事的感受。學生能夠體會到學習物理一方面需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另一方面還要有積極的探索精神和不畏艱難的勇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悟運用到具體的學習中,讓學生體會刻苦鉆研、不懈奮斗的樂趣以及所取得的豐富學習成果。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能夠不斷激發學習動力,培養刻苦學習的精神。
三、 講解古代物理,培養深度的文化自信
中國古代在物理學上也曾有著輝煌的成就,體現出了古人深邃的智慧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但在目前,學生的學習視野還不夠廣闊,對于中國古代物理缺乏足夠的了解。同時對中國古代的物理成就缺乏足夠的認同性。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中國古代的物理成就進行充分的認識,讓學生從古人的巨大成就中體會古代物理成就的多樣性,從而培養學生深度的文化自信,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例如,在學習《杠桿》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中國古代的物理成就進行充分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杠桿原理是誰發現的呢?”在學生用阿基米德的“給我一個杠桿我能撬動地球”的名言來回答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在春秋時期,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墨子的著作《墨經》中就有關于杠桿、滑輪、輪軸、斜面等裝置的論述。之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大家還知道我國古代的物理學成就有哪些嗎?”在學生好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春秋時期的《考工記》一書是應用力學、聲學方面的書,記載了滾動摩擦、斜面運動、慣性現象、拋物軌道、水的浮力、材料強度以及鐘、鼓、磬的發音、頻率、音色、響度及樂器形狀的關系。漢代王充的《論衡》是中國中古時期的百科全書。在力學方面指出外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運動速度。而內力不能改變物體的運動,還討論了相對運動,在聲學方面研究了聲的發生、傳播與衰減,并用水波做比喻。在這樣的講解中,學生能夠全面地了解中國古代物理成就的豐富性,從而對中國古代的物理學產生全新的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
推薦閱讀:物理實驗物理教育論文投稿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