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內容摘要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從過去只注重學生的成績提高,到今天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育目標上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對初中的美術教學,不僅要重視美術理論課程,更加要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水平。本文通過對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進行研究,對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和對策,促進我國初中美術教學水平提升。
關鍵詞 初中美術教學;審美能力;培養研究
近年來,我國的初中美術教學經過不斷的改革,更加重視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隨著新課改的不斷落實,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美術課程的設置,是九年義務教育中的必修課程,對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初中美術教師對學生的美術教學存在著不足之處,本文進行深入的研究,促進我國的初中美術教育體制更加完善,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個人情操。
1 初中美術教學對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性
在初中的學習成長過程中,是學生形成審美功能的重要階段,在美術課堂上通過對學生美術作品進行欣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對學生的未來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1.1 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念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價值觀念,對美和丑的辨別能力不強,需要從青少年時期重點進行培養,提高青少年的審美能力,提高初中生的人文素質水平。通過美術課堂上,教師進行美術作品的講解和分析,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在作品中滲透著大自然的美麗和山川的壯闊,以及對包含人文思想的藝術作品進行賞析,逐漸培養出更加健全的審美能力。經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展現藝術作品中的精神內涵,提高學生的文學造詣。尤其對于一些深奧難懂的藝術作品,要進行詳細的教學,例如國內外大師的著名作品,通常具有深刻的含義,表達了當時對于社會現象的抨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自己內心的情感表達,讓學生可以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具備理解藝術作品的能力。
1.2 提高初中生鑒賞能力
通過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提高初中生對實際生活中的各種事物的鑒賞能力。讓學生可以發現美和欣賞美,更加的關注生活中的細節,增強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從而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情操,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對美好事物的欣賞能力,需要從青少年時期進行培養,在學習生活中,不斷受到優秀的藝術作品熏陶,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創造能力。為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提高個人的氣質和精神風貌,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綜合素質水平的人才。
1.3 增強學生的創造美能力
美術課程作為一門基礎課程,主要影響著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欣賞水平。通過日常的藝術熏陶,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創造美好事物的能力。當今社會的飛速發展,各行各業中均存在著較強的社會競爭力,想要在新時期的激烈凈增中脫穎而出,必須具備更高的個人能力。從小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平臺和道路。在新時代的背景下,與設計相關的行業,例如:平面設計、裝修設計、建筑行業、服裝行業、影視動漫等等,看似不相關的各個行業,都對審美能力具有更高的要求。而審美能力是通過后天的訓練培養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力。通過成長時期的審美能力培養,可以有效地增強創造美的能力。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優秀人才,在各個行業中創造出更多的具有藝術水平的作品。
2 初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對美術課程的重視程度
在初中的美術教學過程中,由于部分師生和家長缺乏對于美術課程的重視。過于關注主科課程的學習,認為只有學好語數外,提高學習成績才是學習的目標。實際上影響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提高,傳統的教育理念對師生和家長影響較為深遠,雖然教育體制的改革逐漸在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師生缺乏對美術課程的重視,阻礙了學生美術學習的效果,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2.2 教學設施不足
我國的初中教育設施的配備相對不足,主要是采用教材和多媒體的形式進行美術教學,缺少實物的展示。對藝術作品的講解更多的是采用灌輸理論知識的形式,極大地降低了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對學生美術課程的教學,由于設施有限,缺少學生實際進行創作的環節,不能提供美術專業的正確指導。讓學生長期處于枯燥的學習過程,不利于學生對美好事物產生好奇和向往,影響了初中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3 培養初中生審美能力的對策
3.1 轉變教育理念
我國的初中美術教學,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仍然以美術的理論教學為主,要轉變教學理念,不斷將教學重心從教師教學轉移到學生自主學習上來[5]。學校加大對教學設施的資金投入,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促進初中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在課堂上提供更多學生進行操作和參與的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
3.2 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制定出更加貼近日常生活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可以關注生活中的細節,培養出學生的審美觀念,讓學生可以更加熱愛生活。教師要充分的發揮正確的引導作用,有效地樹立價值觀念,鼓勵學生進行美術作品的創作。讓學生可以更好的發揮創造力,將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融入到自己的作品當中。教師根據學生創作的美術作品,進行有效的點評,對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進行指導和糾正。為學生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念,貢獻出教育力量。
4 結束語
初中階段的學習,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時期。培養青少年的審美能力,可以為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提升,為社會培養出具有更多有藝術創造能力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宋海波.初中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培養研究《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2017.
[2] 韋黎.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課程教育研究,2016(9).
[3] 張潔.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淺析[J].才智,2018(18):150.
作者:李茜子
推薦閱讀:《美術教育研究》由安徽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管,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科學教育研究會主辦,是一本集美術、教育、研究為一體的學術期刊,以文化交流、美術教育、學術研究為主旨,倡導科學、自然、人文相結合。本刊的創辦為美術、教育、研究工作者及美術愛好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