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面對新時代新機遇新挑戰和后疫情時代高質量就業的嚴峻形勢,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工作非常重要。本文通過對駐鎮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現狀進行全面梳理、比較,提出從“單兵作戰”到協同發展的優化建議,即各高校要充分利用駐鎮高校聯席會議、鎮江國家大學生科技園等載體,實現區域內高校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以期對駐鎮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工作有所借鑒,為“鎮江很有前途”和“鎮江跑起來”增添“雙創”動力。
關鍵詞:駐鎮高校;創新創業;高質量就業;協同
在我國進入新常態和新時代以來,轉型升級和創新創業成為新時代主旋律,國家對創新創業及相關的教育教學非常重視,中央和地方紛紛出臺引導政策,加快規范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數據顯示,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比例超過30%,當前我國比例尚不足5%,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由于畢業生人數的逐年攀升,高質量就業形勢日趨嚴峻,“以創業帶動就業” 作為一個新的理念被政府和高校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業活動在各地風起云涌[1]。但現階段,我國高校大學生普遍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與就業崗位以及經濟社會對創新的要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亟需豐富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理論實踐。因此,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學生加強自身綜合素質、提高畢業競爭力的需要[2],是學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3],是社會緩解就業壓力、提高就業質量的現實需要,也是區域培育創新環境、提升經濟軟實力的發展需要。
劉炯天(2018)研究表明,高校與區域經濟發展聯系密切,在人才、科技、就業等領域可以實現互促互贏[4],其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對區域的科技貢獻度和經濟貢獻度意義重大。當前,鎮江市內共有高校9所,全日制在校大學生約15萬人,是鎮江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鎮江市吸引就業的關鍵群體。加強駐鎮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對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校地之間互利共贏和高質量就業具有積極意義。將鎮江市域內高校作為一個整體,研究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協同發展、優勢互補,尚屬空白。本文通過深入研究駐鎮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現狀,提出優化路徑和建議方案,以期更好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成果轉化率,服務鎮江市經濟社會創新發展[5]。
1 駐鎮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現狀
鎮江市境內擁有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江蘇大學京江學院、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鎮江高等專科學校、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金山職業技術學院9所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學生約15萬人。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和各高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活動,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積累了初步經驗。
1.1 主要成績及發展經驗
駐鎮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先后榮獲全國性最高榮譽,如首批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等榮譽,在全國成績突出,取得了階段性發展經驗。
一是駐鎮各高校均開設了創新創業類課程。包括大學生創業基礎(理論+實踐)、大學生創新創業專題等課程,以公共必選課、專業必選課或選修課的形式,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學分管理。江蘇大學制定了《本科生創新創業學分評定與管理辦法》,要求全日制在校生參加以培養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為主的研學和實踐活動,并由此取得具有一定創新創業意義的成果,經認定而獲得學分。
二是各高校均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業活動。以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平臺,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和實踐,提高創新型人才培養水平,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人才支撐。如江蘇科技大學已連續舉辦七屆“京口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實施具有鮮明農林特色的“新禾行動計劃”,構建“訓—賽—孵—戰”四維實踐體系,旨在培育“有創意、敢創新、能創業”的人才,成果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三是重視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和實踐教育。實踐、實戰和孵化是創新創業教育由理論到實踐轉化的重要環節,也是創新創業教育真正取得實效的必備要素。江蘇大學精心打造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創業投融資服務中心、創客空間3個創業工作載體。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構建了“兩園一街一空間”的“雙創”載體。鎮江國家大學科技園通過協同開展創業培訓、共建“一站式服務中心”、實施“項目+資本”對接平臺建設等途徑,構建了學校與地方政府“校地融合發展、共促大學生創業”的協同發展機制[6],先后創立國家級小微型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國家級“圓夢湖畔”眾創空間、省級科技孵化器、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優秀科技園區”等多項品牌。
四是初步建立了高校之間的聯合互動、高校與企業的協作機制、高校與當地政府的合作辦學。當地建立了駐鎮高校聯席會議,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組織校校、校地交流合作,有效發揮了各高校的學科專業特色,形成了交流互鑒的良好機制。駐鎮高校目前還處于起步和發展階段,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協同發展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1.2 存在的問題、不足與分析
當前,駐鎮各高校的“雙創”教育在“雙創”工作機制、平臺打造、師資建設、協同發展等方面做得還不夠,存在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度不高、大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不高、畢業后創業失敗率較高以及各高校之間合作模式尚未建立等問題。
1.2.1 在學校頂層設計層面,沒有系統推進
部分駐鎮高校沒有設立專門的創新創業教學管理機構,相關管理辦法及文件系統性不強。學校的“雙創”管理部門職能發揮不力甚至缺乏專門的部門、人員,即使國家出臺了各種支持創新創業類相關文件,但是由于職能不清,宣傳力度和引導力度欠缺,導致許多老師和學生均不了解具體的政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