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生;就業能力;提升
職業價值觀是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對職業活動所帶來的利益的社會判斷取向”。〔1〕職業價值觀對于新時代高職生的職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要促進新時代高職生成長成才,必須采取有力措施開展職業價值觀教育。
一、新時代高職生職業價值觀的影響因素
開展新時代高職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第一要義是準確把握其影響因素,唯有如此才能使職業價值觀教育具有針對性,促進新時代高職生更好地成長成才。
(一)社會環境
社會為高職生職業價值觀的形成提供了宏觀環境。因此,探索高職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策略,社會環境的好壞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因素。當前,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不僅為高職院校學生擇業提供了信息,而且深刻改變了高職生對職業的認知,影響著他們的職業選擇和就業觀念,容易導致他們片面強調個人利益,忽視社會價值的實現。
(二)家庭環境
實踐表明,家庭環境包括生長環境、家長的文化水平和教育方式,它的好壞對新時代高職生的職業價值觀影響最為深刻。
第一,生長環境對新時代高職生職業價值觀的影響最為深刻。原因在于家庭成員、身邊親友的思想觀念會在學生的學習、成長過程中產生深刻影響,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他們的觀念、態度與行為。出身東北地區工人家庭的學生往往認為“只有國企、事業單位才叫工作,其余都不過是打工而已”;出身農村家庭的高職生通常認為“寧可在城里掙2000(元)也不回農村掙1萬(元)。”〔2〕可見,生長環境對新時代高職生的職業價值觀塑造具有定型作用。
第二,父母文化水平直接影響新時代高職生職業價值觀。新時代高職生的父母多為農民、城市普通工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和個體戶,由于他們的文化水平相對不高,加之教育方法欠妥,導致自身對于職業認知、職業選擇、職業規劃、職業發展的消極態度傳遞給子女。這些錯誤認識必然導致子女職業價值觀方向的偏離,最終導致就業困難。因此,要使新時代高職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必須從樹立良好家風入手,避免消極的職業價值觀代際傳播。
第三,家長的教育方式對新時代高職生職業價值觀具有重要影響。新時代高職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的問題較為突出,多數家長對子女的學業關系較少、對于未來去向關注不夠,認為“給足了生活費就是盡到了義務”,〔3〕沒有對子女的就業選擇和職業生涯規劃做出有效地指導。還有的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過于強勢,凡事包辦代替,使子女沒有形成獨立意識,面臨就業之時表現的無所適從。還有的家長一方面教育孩子要堅持集體主義,強調社會責任,要發奮讀書,將來為祖國作貢獻;另一方面自己本人卻極端個人主義,追求金錢與享樂。也有的家長教育孩子要留在大城市,到基層太艱苦,使得他們對工作環境要求過高,不能吃苦。這些都對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不利。
(三)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是新時代高職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學生對職業認知、職業選擇、職業規劃、職業發展的態度在學校學習期間正式形成。因此,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必須優化學校教育。
第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職院校開展職業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在現行教材體系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五章就職業價值觀問題進行了系統論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創業觀,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認知進而合理規劃未來的職業生涯,進而成長為“中國制造2025”所需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不僅如此,專業課程中也蘊含著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元素,能使新時代高職生親身體驗自己所學專業的價值,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 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是高職院校開展職業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高職院校按照習近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通過就業指導課程和就業信息服務,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引導學生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基層一線建功立業,使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更為符合時代發展需要。
第三, 日常管理工作是高職院校開展職業價值觀教育的有效手段。日常管理工作對于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刑場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高職院校將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教育融入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之中,使學生在接受管理之后明確在擇業、就業過程中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把良好職業價值觀轉化為扎根基層一線建功立業的自覺意識。
由此可見,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學校教育對高職生職業價值觀狀況具有深刻影響。開展高職生職業價值觀教育,必須高度重視社會、家庭、學校教育等外在因素。
推薦閱讀:船舶職業教育是哪類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