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凡是具備相關專業知識或醫療常識的人都知道,基層衛生院在臨床檢驗過程中,儀器設備試劑和臨床標本的采集和處理是其中最常見出差錯之處。本文中,筆著就這兩方面進行探討。
1儀器常見的差錯及糾正措施
1.1常見的差錯
1.1.1不了解功能原理 因為沒有深入了解儀器各部位的名稱和功能原理及顯示信號的含義等情況,同時,對于不同廠家所生產的試劑在同一實驗項目更換過程中,并未根據試劑說明書上的要求對不同的參數進行改變,導致實驗結果的系統性的誤差屢屢出現。
醫學職稱論文推薦:《中國鄉村醫藥》主辦: 中國農村衛生協會,周期: 半月,出版地:北京市,語種: 中文;,開本: 大16開,國際刊號:ISSN1006-5180,國內刊號:CN11-3458/R,郵發代號: 82-76,復合影響因子: 0.078,綜合影響因子: 0.057,創刊時間:1994。本刊開設的欄目有熱點關注、專家論壇(包括專家講談,訪談,答疑,點評,提示)、論著與經驗交流、中醫與中西醫結合、用藥指導/藥物與臨床、病例報告(包括誤診誤治,病例報告)、檢驗與影像、急診與急救、社區衛生、臨床護理、綜述、繼續醫學教育講座、農村適宜技術等。
1.1.2保養不善 因為不定期保養儀器導致檢驗結果不準,儀器容易出現故障降低了儀器的使用率。
1.1.3操作使用技能不夠 基層衛生院有限的條件,也不可能把培訓員工作為經常性工作,這就導致員工對醫療儀器各部位的名稱和原理的了解不夠深入和系統。并且處于醫療實際的需要,要求儀器使用者必須把參數在臨床試驗中經常更換,這就不可避免地出現那些人為的誤差問題。
1.1.4缺乏檢查的制度化 因為儀器設備的定期定時檢查沒有落實到位,也沒有把故障及時排除或予以整修,這就造成不同程度地有機械內部零件老化和損耗出現,導致了診斷結果的正確性和可參照性有所降低。
1.1.5有差異在試劑與設備的要求之間存在 正是因為臨床試劑與儀器設備在使用要求上的差異性的存在,倘若試劑與設備的相匹配做不到,如,對于進口的醫療儀器設備,就需要在操作過程中使用與儀器相匹配的進口試劑才能取得準確的檢驗結果,假如期間采用的是不匹配的試劑,能引發儀器機械內部很大損傷,檢驗結果偏差較大。
1.2糾正措施
1.2.1安排專人負責 以上差錯要避免,必須安排專門人員負責高檔儀器,操作人員要相對固定。并要求每個操作人員對于儀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特點、測定方式和方法盡量要熟悉,并對各種信號顯示的含義簡單故障的排除方法要掌握好。
1.2.2要持續使用儀器 要避免規定儀器必須在1w內某個特定的時間才能使用。基層衛生院有的處于愛護儀器的目的,間斷使用儀器而避免導致其疲勞,這反而不利于儀器的保護。應該對于常規工作中使用的儀器,在日間也不要把電源關掉,按照每日8~10h工作時間也不會有問題發生。
1.2.3專業培訓定期化 要對衛生院醫療人員定期開展培訓,讓他們把終身學習的意識樹立起來,對自身的不足要不斷總結,積極主動參加培訓活動,使自身的專業技能和對機械設備的使用能力獲得不斷提升。通過學習將專業理論有效實現向專業技能的轉化,達到在日常工作靈活運用的目的。不僅如此,還要對自己嚴格要求,對自身不足要善于總結,從而推動自己不斷進步。不僅要參加和組織正規培訓,醫療單位還應該邀請相關專家和精于使用醫療機械的學者到現場作指導,促進員工專業技能的提高。
1.2.4把儀器維護和記錄工作做好 在基層衛生院要對醫療機械的維護安排專人負責,檢查要定期,故障也要及時排除。要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從每臺機械的自身特點和故障情況等實際情況,把具體維修方案制定好,同時,要認真對照各種儀器的專業維修要求來嚴格落實措施,能使醫療機械在日常工作中的正常使用有可靠保證。不僅如此,還要把"設備登記制度"制定并落實好,堅持機械的日常使用、質控,以及故障做記錄制度化,促使維修時的難度減少和便利的增加。
1.2.5把試劑和設備的匹配工作做好 做好試劑和醫療設備的匹配能夠從根本上保障其使用效果,這就需要按照需求對口的原則,來對試劑和設備匹配進行具體情況的具體分析,按照國產機器配國產試劑和進口機器配進口試劑原則執行。如果為了應急的特殊情況,進口試劑萬一缺乏,調配制作可自行動手完成。專業技能需要在制作過程中充分發揮出來,盡量做到與進口試劑相似度高的效果。
2臨床中標本的檢驗和采取的常見差錯及矯正措施
2.1常見差錯
2.1.1忽略了特殊要求 送檢血液標本過程中,忽視了按實驗室的要求在一些血液標本中將特別規定的抗凝劑加入。
2.1.2血液標本中抗凝劑配比出錯。抗凝劑的添加配比在血液標本的采集過程受到嚴格的限制,如果過少量使用抗凝劑,血液凝固就能產生,偏差在實驗結果中產生,與之相反,當抗凝劑臨床實驗中過量使用,就可能有血液被稀釋產生,導致出現實驗結果不準的情況。
2.1.3血液標本被稀釋甚至溶血 因為醫療人員缺乏責任心和專業技能才導致這一問題出現,因為血標本質量的低下是在患者正在輸液的同一側手臂上采集靜脈血樣本所造成。由于患者輸液期間,其所輸藥物會和血管中的血液產生了融合,這一時間采集靜脈血,就有血液不純正問題來對實驗效果造成影響。有的是因為結束采集靜脈血之后,注射針頭沒有及時拔出,就直接注入試管中以此作為實驗結果和診斷依據,由此導致溶血顯然影響準確性,如血K+測定,如標本溶血結果有可能是正常的20倍。
2.2糾正措施
2.2.1抗凝劑要適量使用 抗凝劑做到適量使用,這就對醫療作人員基礎的扎實和專業技能的精湛提出了要求。同時要求醫院明確規定抗凝劑的使用比例,為醫護人員尤其是經驗尚淺的醫護人員作參照,促使實際操作中發生錯誤概率的減少。
2.2.2采血不能在正輸液的手臂上進行 作為醫護人員對于在輸液的手臂上采血這種情況要盡量避免。即使情況非常特殊,也必須在采集靜脈血結束之后進行,并拔出注射針頭,避免發生較大誤差。
3結論
總之,對基層衛生院臨床檢驗中常見的差錯進行分析,并研究控制的相關措施,這將進一步改進對醫護人員的日常工作。重視檢驗前、檢驗中、檢驗后的要求,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為臨床提供快速準確的診斷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