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當前呼吸建設管理中應該怎樣去加強護理管理的新制度呢?同時內科的護理技巧有哪些呢,應該如何加強這些臨床上的治療及護理呢?當前所應該做的護理模式對臨床研究有何影響呢?《內科理論與實踐》(雙月刊)于2006年7月創刊,國內外正式公開發行。為廣大醫務工作者、特別是內科醫師的學術交流、討論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本刊的辦刊宗旨是提高臨床內科醫師的理論水平和診治技能,拓寬其臨床診斷思維,豐富診治經驗,以綜合提高其對內科疾病分析、診斷、鑒別診斷、治療、病情觀察和預后判斷的能力。
摘要:呼吸內科疾病的病程比較長,容易反復發作,而且還容易受到感染,對于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有一定的困難。在護理過程中如果不注意就會引起感染或者其他癥狀,加重患者病情,于此同時患者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更加不利于疾病的治療康復,這就需要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還要進行更全面和深入的護理。
關鍵詞:呼吸內科,內科護理,護理制度
Abstract: respiratory medicine have longer course of disease, easy to break out repeatedly, but also vulnerable to infection and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medicine has the certain difficulty. If you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process of nursing can cause infection or other symptoms, increase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tient's mood would also be affected, more conducive to disease rehabilitation, this needs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but also mor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nursing.
Key words: respiratory medicine, medical care, nursing system
呼吸系統疾病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多發的疾病,呼吸系統疾病主要的病變部位在氣管、支氣管、肺部和胸腔等。這類疾病對患者有很大的危害,病情較輕者多有咳嗽、胸痛、呼吸受影響等癥狀,而嚴重者則會產生呼吸困難、嚴重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除了對呼吸系統疾病重癥患者進行可靠的治療,還要對其進行全面有效的護理,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再進行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治愈的幾率,緩解患者的癥狀,提高患者康復的信心。本臨床探索就是呼吸內科護理中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于重癥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取得了不錯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間在我院門診就診資料完整的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總共80例,這80例患者中,肺癌14例,支氣管哮喘35例,支氣管擴張21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0例。將選取的8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觀察組,總共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在32至57歲之間;對照組,總共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在33至59歲之間。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身體的狀況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目的:探索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選取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總共80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其他的護理干預,對照組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結果: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97.50%,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80.00%,兩組在顯效率及總有效率兩方面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采取其他護理干預效果優于常規護理,值得臨床應用。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其他的護理干預,護理干預的措施如下:
1.2.1 藥物治療護理
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用藥,充分了解患者的藥物的副作用,患者的藥物過敏史,在實際用藥中過程進行調整。
1.2.2 機械通氣護理
機械通氣護理對于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很重要,護理人員需要對機械通氣護理的操作方法進行充分的掌握,并且了解其注意事項。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及時地清除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保證患者呼吸道的暢通。并注意患者呼吸與呼吸機的一致,認真管理氣囊,要保證呼吸機的參數的設置是正確的。
1.2.3 飲食護理
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需要在飲食上有所注意,護理人員應當根據患者當前的身體狀況幫助制定合理的飲食營養方案,可讓患者多食用高蛋白質和多纖維素的食物。同時叮囑患者多飲水,建議患者多餐少食。護理人員還可以幫助患者按摩腹部,使患者的胃腸蠕動加快,促進食物的消化,飲食上的護理使得患者的身體素質不至于由于重癥疾病急劇變差,為疾病的治療提供保障。
1.2.4 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對于疾病患者特別是重癥患者有著很重要的作用,重癥患者因為身患重癥,加上對于病情的不了解,往往會出現緊張、焦慮和情緒低落甚至感到絕望的情況。這時就需要護理人員耐心地去對重癥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讓患者認識自己的病情,開導患者緊張焦慮的心情,引導患者的情緒朝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
1.3 效果評定
對兩組重癥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評定,治愈:患者的疾病癥狀完全消失,身體完全康復。好轉:患者的疾病癥狀基本消失,基本能夠正常生活。無效:患者的疾病癥狀沒有變化或改善不明顯。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臨床探索研究所得到的有效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愈的有21例,好轉的為18例,無效的有1例,總有效率97.50%;對照組患者治愈的有15例,好轉的為17例,無效的有8例,總有效率80.00%,兩組在顯效率及總有效率兩方面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
本臨床探索中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除了常規護理還包括了藥物治療護理、機械通氣護理、口腔護理、飲食護理和心理護理。結果明顯給予了以上護理干預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只給與常規護理的患者,說明了對于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進行藥物治療護理、機械通氣護理、口腔護理、飲食護理和心理護理等全面的護理可以顯著地提高治療率,為患者的早日康復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