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本文從心理學的視角,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心理認同的關系,構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自我認同、角色認同和社會認同,從當前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心理認同的現狀出發,為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探尋更有效的路徑。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心理認同;大學生
推薦閱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論文適合投稿期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接班人,應自覺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重要渠道。在深入開展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活動中,高校應遵循大學生價值認同的心理規律,以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心理認同為切人點,不斷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繼而促使大學生完成歷史賦予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的社會系統得以良性運轉、社會秩序得以長效維持的基本精神寄托,其不僅作用于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還對社會成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作為不同思想領域核心價值組成的體系,為社會及其成員在是非判斷、價值取向和行為取舍等方面提供了基本準則。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高校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助力。高校要高度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實質,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更要從全體大學生心理認同人手,遵循大學生心理認同特點,把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內化為每個學生的內心信仰,繼而轉化為對中國夢的認可和支持,強化大學生的職責意識,使其認識到個人的修養與擔當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性,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心理認同內涵解析
“認同”(identity)的原意為“相同”或“同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含著豐富的“認同”內涵:對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價值認同,即對作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的認同;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的價值認同,即對國家、民族所追求的未來美好愿景的認同;對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的價值認同,即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動力與實踐力量的認同;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價值認同,即對文化自信和文化繁榮發展的認同。
心理學視角的“心理認同”指主體的反思、覺知與建構,是主體通過社會實踐對自身的價值觀念重新理解和定位的過程。心理認同,是個體對自我意識、生活目標、價值觀的獨特的心理狀態的認同,是認識、情感、行為的一致,是“知行合一”,是自我認同、角色認同與社會認同的統一。也就是把外在的理論體系深入內心并努力外化的過程,是一個由外到內、再由內到外的循環往復的過程。馬克思關于“現實的人”的論述同樣蘊含了科學的“認同觀”,認同即不同的現實主體,通過在生產實踐的基礎上所建立起來的各種社會關系,對人的本質特征的白我理解和自我回答。簡言之,心理認同就是“我是準?”和“我們是誰?”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同答,對個人和社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不同學科對認同的研究都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心理學中的“認同”包含三種研究取向:自我認同(self-identity)強調的是自我內部的構建和整合;角色認同(role-identity)強調的是個體所扮演的社會角色的界定;而社會認同(social-identity)是在群體成員身份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認同。(1)自我認同:作為一種復雜的內部狀態,自我認同指的是一個人所具有的個體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連續感(從過去到未來的時間序列),個體往往通過不斷探索和嘗試,在一些重要的領域(身體、性別、價值觀、職業等)中獲得自我理解和自我決策能力。相反,自我認同危機意味著一個人不能建立和維持自我認同感,即不能確定自己是誰,不能正確認識自己,不能確定自己的價值,也不能確定白己的生活目標。因此,自我認同意味著個體在特定環境中如何進行價值的自我整合。(2)角色認同:是指個體在社會生活中的每一種結構性的角色,都為其提供了某種知覺和界定自我的成分,這些角色幫助個體形成自我的觀念,同時也在特定的情境中表現出社會角色所規定的言行。(3)社會認同:自我認同和角色認同都在同答“我是誰”的問題,而社會認同則同答“我們是誰”的問題。社會認同是指個體認識到作為群體成員帶給他的情感和價值意義,是個人通過所屬群體而獲得的集體性的觀念。社會認同強調的是個人將自己歸屬到一個特定的群體中,在群體成員身份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認同。
通過以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概念闡釋,以及對認同、心理認同三種研究取向(自我認同、角色認同、社會認同)的內涵解析,我們可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心理認同建立一種關聯——即“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心理認同”,特指大學生在政治心理、學習心理、道德心理和社會心理中的認知、情感、意志、信念等認識過程諸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響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化為自我的價值體悟、情感層面的認同、角色的意義尋求以及社會的共同實踐。
在深入開展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活動中,高校要充分把握心理認同在個體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重要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所蘊藏的豐富內容足以幫助個體達到一種對自我的多維的和多層次的建構。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心理認同,不僅可以讓學生更清晰地認識“我”和“我們”,使其思想、行動與國家、民族保持一致,幫助其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提升其自我認可、自我接納的程度,還可以使其更好地與所在群體進行良好的互動交流,達到自我和諧與社會和諧的統一。對于一個國家、民族來說,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心理認同感越強,社會的凝聚力就會越大,社會的整合作用就越強。